世界和平網 https://themillenniumblessing.com 止惡行善,慈悲平等,慧觀緣起,無常無我 Mon, 27 Jan 2025 11:16:15 +0000 en-US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6.7.2 190007320 第六屆世界佛教論壇在寧波開幕 王滬寧出席開幕式並致辭 (2024-10-16) https://themillenniumblessing.com/2025/01/27/%e7%ac%ac%e5%85%ad%e5%b1%86%e4%b8%96%e7%95%8c%e4%bd%9b%e6%95%99%e8%ab%96%e5%a3%87%e5%9c%a8%e5%af%a7%e6%b3%a2%e9%96%8b%e5%b9%95%e3%80%80%e7%8e%8b%e6%bb%ac%e5%af%a7%e5%87%ba%e5%b8%ad%e9%96%8b%e5%b9%95/ Mon, 27 Jan 2025 10:48:56 +0000 https://themillenniumblessing.com/?p=4256

第六屆世界佛教論壇在寧波開幕
王滬寧出席開幕式並致辭

2024年10月16日00:11  來源:新華網

  新華社寧波10月15日電 第六屆世界佛教論壇15日在寧波開幕。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王滬寧出席開幕式並致辭。

  王滬寧表示,習近平主席指出,「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鑒而豐富」,「相互尊重、和衷共濟、和合共生是人類文明發展的正確道路」。和平、和睦、和諧是中華文明五千多年來一直傳承的理念,中華文明以開放包容聞名於世,倡導求同存異、和而不同、尊重包容,在同其他文明交流互鑒中不斷煥發新的生命力。

  王滬寧表示,本屆論壇以「同願同行和合共生」為主題,是展現中國佛教開放包容、推動世界佛教文化傳承發展、加強人類文明交流互鑒的一次盛會。希望廣大佛教界人士弘揚佛教優良傳統,凝聚向上向善力量,順應時代進步要求開展好教理教義闡釋,推動不同文明交流對話,倡導不同信仰和諧共生,共同為世界和平發展、人類文明進步貢獻智慧和力量。

  王滬寧表示,中國奉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鼓勵和支持宗教界在獨立自主、平等友好、相互尊重的基礎上開展對外交往。中國佛教一直是世界佛教傳承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量,中國政府支持中國佛教界主動參與全球宗教與文明對話,同各國佛教界開展友好交流,推動民間往來,促進民心相通。

  王滬寧表示,習近平主席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重大理念,提出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全球文明倡議「三大倡議」,為應對人類共同挑戰提供新方案,為建設美好世界繪就新藍圖,給變亂交織的世界注入了穩定性、確定性和正能量。我們願同國際社會一道,以人類前途為懷、以人民福祉為念,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論壇開幕式前,王滬寧會見了參加論壇的嘉賓代表。石泰峰參加會見並出席開幕式。

  第六屆世界佛教論壇由中國佛教協會、中華宗教文化交流協會主辦,浙江組委會承辦。來自72個國家和地區的佛教界代表、專家學者等約800人出席。論壇期間將舉辦主論壇、分論壇、新媒體論壇、電視論壇以及佛教文化主題展覽等活動。

(責編:趙欣悅、袁勃)

Source

]]>
4256
始終堅持中國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 (2022-08-11) https://themillenniumblessing.com/2025/01/27/%e5%a7%8b%e7%b5%82%e5%a0%85%e6%8c%81%e4%b8%ad%e5%9c%8b%e5%ae%97%e6%95%99%e8%88%87%e7%a4%be%e6%9c%83%e4%b8%bb%e7%be%a9%e7%a4%be%e6%9c%83%e7%9b%b8%e9%81%a9%e6%87%89-2022-08-11/ Mon, 27 Jan 2025 09:53:54 +0000 https://themillenniumblessing.com/?p=4244

始終堅持中國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

李德成
2022年08月11日08:11   來源:人民網 ── 人民日報

  宗教與所處社會相適應,是世界各宗教生存發展的客觀規律,也是我國宗教健康傳承的必然要求。無論本土宗教還是外來宗教,都要不斷適應我國社會發展,充實時代內涵。中國是多種宗教並存的國家,既有本土宗教道教,也有中國化的佛教、伊斯蘭教、天主教和基督教等。這些中國的宗教在傳承和傳播過程中,在保持基本教義義理的條件下,始終與我國社會相適應,適應我國的社會環境、文化傳統、風俗習慣等,從其經典文獻中精煉、篩選出本宗教思想的精神與內核,與中華文化相融合,形成適應我國國情的宗教觀念和思想、宗教感情或體驗、宗教行為或活動、宗教組織和制度,堅持符合我國社會生活的傳播方式、修持方式、禮儀規范和宗教藝術等,並深入到信教群眾的生活之中,形成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宗教。特別是在當代,中國宗教始終堅持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走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道路,已成為我國宗教傳承弘揚的根本方向。

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的理論是中國共產黨對宗教問題認識上的深化和理論發展。由於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改革開放的深入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我國宗教存在的階級根源已經基本消失,宗教存在的自然根源、社會根源和認識根源也發生了很大變化。從政治上講我國宗教不再是帝國主義和封建勢力利用的工具,而成為信教群眾自辦的事業。宗教界的愛國人士和廣大信教群眾擁護黨的領導,擁護社會主義制度,成為愛國統一戰線的重要組成部分。社會主義社會為發揮宗教的積極因素、抑制消極因素創造了有利條件,奠定了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的基礎,中國宗教走上了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的正確道路。
在全國宗教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完整、准確、全面貫徹黨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尊重群眾宗教信仰,依法管理宗教事務,堅持獨立自主自辦原則,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始終堅持中國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需要以尊重和保護宗教信仰自由為基本政策,以堅持依法管理宗教事務為根本保障,以加強宗教團體自身建設為主要途徑,以堅持我國宗教中國化方向為發展方向,切實發揮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眾在促進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積極作用。
宗教是一種歷史現象,在社會主義社會中將長期存在。在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的過程中,中國始終堅持從本國國情和宗教實際出發,實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保障宗教信仰自由權利。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並不要求宗教信徒放棄有神論的思想和宗教信仰,而是要求他們在政治上熱愛祖國,擁護社會主義制度,擁護共產黨的領導。同時,改革不適應社會主義的宗教制度和教條,利用宗教教義、教規和宗教道德中的某些積極因素為社會主義服務。我國信教群眾有充分的宗教信仰自由,為中國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創造了條件,提供了遵循。
當前,我國有信教公民近2億,宗教教職人員38萬餘人。佛教和道教信徒眾多,人數難以精確統計,佛教教職人員約22.2萬人,道教教職人員4萬餘人。10個多數人信仰伊斯蘭教的少數民族總人口2000多萬人,伊斯蘭教教職人員5.7萬餘人。天主教信徒約600萬人,宗教教職人員約0.8萬人。基督教信徒3800多萬人,宗教教職人員約5.7萬人。目前依法登記的宗教活動場所14.4萬處。佛教寺院約3.35萬座,其中漢傳佛教2.8萬餘座,藏傳佛教3800餘座,南傳佛教1700餘座。道教宮觀9000餘座。伊斯蘭教清真寺3.5萬餘處。天主教教區98個,教堂和活動堂點6000餘處。基督教教堂和聚會點約6萬處。
當前各種宗教教職人員可以自由地學習宗教知識,講經傳教,舉行各種宗教活動,信教群眾可在宗教活動場所內以及按照宗教習慣在自己家裡進行一切正常的宗教活動,如禮拜、封齋、拜佛、祈禱、講經、講道、誦經、燒香、彌撒、受洗、受戒、終傅、追思、過宗教節日等。藏傳佛教寺廟學經、辯經、受戒、灌頂、修行等傳統宗教活動和寺廟學經考核晉升學位活動正常進行,每逢重大宗教節日都循例舉行各種宗教活動。穆斯林在飲食、衣飾、年節、婚姻、喪葬等方面的風俗習慣得到充分尊重。
上述情況充分展現了我國宗教信仰自由的真實圖景,切實彰顯了堅持中國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的強大力量。
始終堅持中國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要提高宗教事務治理法治化水平。依法對宗教事務進行管理,是世界大多數國家的通行做法,也是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的必由之路。國家保護正常宗教活動,依法對涉及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的宗教事務進行管理,但不干涉宗教內部事務。2017年修訂公布的《宗教事務條例》,強化了對公民宗教信仰自由和宗教界合法權益的保障,依法規范政府管理宗教事務的行為,增加了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和諧的內容。《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外國人宗教活動管理規定》使外國人在中國境內的宗教活動依法受到保護。
始終堅持中國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的過程,應該是調動積極因素、抑制消極因素的過程。要辯証地看待宗教的社會作用,因勢利導、趨利避害,引導宗教努力為促進社會和諧、民族團結、祖國統一服務。
當前,按照中國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的原則和要求,中國宗教界積極弘揚優良傳統,不斷加強自身建設,提高自身的修養和境界,克服和糾正自身思想上的與社會發展不相適應的認識,樹立正確的宗教觀,興利除弊,繼往開來,對教義教規做出符合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符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闡釋,保証自身的健康發展,為中華文明和世界文明建設做出貢獻。中國佛教界和道教界開展的講經交流活動,天主教界推進民主辦教,基督教界倡導開展神學思想建設,伊斯蘭教界開展解經工作,藏傳佛教界也在積極開展教義闡釋活動,都努力挖掘和弘揚宗教教義、宗教道德和宗教文化中有利於社會發展、時代進步和健康文明的內容。
始終堅持中國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就必須堅持我國宗教的中國化方向。在全國宗教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必須堅持我國宗教中國化方向”,提出“深入推進我國宗教中國化”的明確要求,對於做好新時代黨的宗教工作,更好組織和引導信教群眾同廣大人民群眾一道為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團結奮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堅持中國化方向,中國宗教就必須在政治上自覺認同、文化上自覺融合、社會上自覺適應,與社會發展同步、與時代進步同頻,成為社會建設的和諧因素和國家建設的積極力量。在中國歷史上,各宗教不斷提升中國化水平,很少出現以宗教為背景的沖突和對抗,宗教信仰自由獲得尊重。各宗教繼承和發揚長期以來中國化、本土化的傳統,主動適應社會,發揚愛國愛教、團結進步、服務社會、和諧包容的優良傳統,自覺維護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和公序良俗,履行社會責任。在當代,不同宗教相互尊重、相互學習,開展對話交流,開創了“五教同光,共致和諧”的新境界。
當前,中國宗教界以高度的思想自覺和實際行動推進自身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始終堅持愛國進步、服務社會的正確方向。中國宗教界這些行動,不僅體現在長期從事公益慈善、扶危濟困等方面,而且表現在當國家遭受災害、群眾需要救助之時急國家之所急,想群眾之所想,積極投入到抗災救災之中,得到了廣大信教群眾的擁護,為始終堅持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提供了有力的注解,中國宗教以良好的精神風貌展現在世界面前。

(作者為中國藏學研究中心研究員)

《 人民日報 》( 2022年08月11日 15 版)
來源:http://cpc.people.com.cn/BIG5/n1/2022/0811/c64387-32499858.html

(責編:彭靜、梁秋坪)

Source

]]>
4244
慧瓏傳奇:從「鬼屋」之說,談到郭博士的社會工作 (2024-12-21) https://themillenniumblessing.com/2024/12/21/%e6%85%a7%e7%93%8f%e5%82%b3%e5%a5%87%ef%bc%9a%e5%be%9e%e3%80%8c%e9%ac%bc%e5%b1%8b%e3%80%8d%e4%b9%8b%e8%aa%aa%ef%bc%8c%e8%ab%87%e5%88%b0%e9%83%ad%e5%8d%9a%e5%a3%ab%e7%9a%84%e7%a4%be%e6%9c%83%e5%b7%a5/ Sat, 21 Dec 2024 19:22:08 +0000 https://themillenniumblessing.com/?p=4187

慧瓏傳奇:從「鬼屋」之說,談到郭博士的社會工作

(2024-12-21)

太子區界限街 121 號,一座名為「慧瓏」的獨立建築,矗立於鬧市的繁華中,卻帶着一絲神秘的氣息。這座荒廢數十年的物業,因外觀殘破而一度被媒體戲稱為「鬼屋」,但其實在這破舊的外牆之內,發生着關懷大眾的事。

慧瓏的身世

慧瓏位於名校區,毗鄰瑪利諾修院小學,周圍交通便捷,近獅子山隧道,前往九龍城、旺角、紅磡等地僅需十數分鐘車程。該物業的地盤佔地 10,800 呎,屬於「住宅丙類」用地,地積比率為 0.6 倍,可建面積達 6,480 呎。這片地皮曾租予「加拿大國際學校」,如今靜待有心人再度挖掘它的潛力。雖然業主掛出十億元天價,但他們顯然並不着急出手。

這座傳奇物業由一間名為 "TRACEWAY INVESTMENTS LIMITED" 的公司持有,郭兆明是名下股東之一。而慧瓏的荒廢,卻被好事者說是因為巧妙的稅務安排,刻意不完成房屋裝修,使得它多年來成為都市傳奇不解的一部分。

郭博士的傳奇人生

作為慧瓏的業主之一,郭兆明博士可謂風雲人物。他不僅是前蒙古駐港領事,更是世界上唯一以俗家身份獲得佛牙舍利的佛學居士。近年來,他因主持 YouTube 節目《茶博士怪論》,戲稱為了避唱高調而自嘲地起了一個親切的稱謂「茶博士」。但在這一切和光同塵的背後,郭博士是數十年如一日地慈善付出。

郭博士多年來在中國、香港及多國不遺餘力地推動慈善事業。他在斯里蘭卡推行淨水工程,解決多區地下水有毒問題,為當地居民帶來乾淨的飲用水,重獲健康福祉。更因此登上新聞媒體,香港人為此而爭光不少。

疫情期間,他就將慧瓏化身為防疫物資生產工場,製造了大量口罩,免費分發給弱勢社群,反映了郭博士對人的關懷與社會責任心。

未來的可能性

慧瓏的傳奇不僅來自於它的歷史與主人,還在於這片土地未來的可能性。它位於低密度住宅區,加上接近核心交通樞紐,是建築師和投資者夢寐以求的開發地點。雖然它目前以十億的高價放售,但在郭博士的精心規劃下,這裏有無限的可能。

「慧瓏」是都市傳奇,也是郭博士的縮影。它象徵着舊與新的交替、荒廢與希望的並存。無論最終誰將接手這座獨特的建築,慧瓏的故事,都將繼續書寫新的篇章。

(友人傳來)
都巿傳奇


好人好事福人福地
界限街121號業主原來是
網上節目茶博士怪論的KOL。

他購入此幢坐北向南大宅後,
中咗幾次賽馬三T巨獎。
無端端又做咗外蒙古駐港領事,
他名下馬匹皆大開心勝出幾次頭馬

最難得在疫情間用這大宅,
作為防疫口罩工場。
製造大批口罩送給弱勢社群。
據知業主協助斯里蘭卡解決毒水問題。

並得到首相親自接見道謝。
新聞透過國際電視播放。
為港人增光不少 ‼

Source

]]>
4187
斯里蘭卡水災救濟工作 (2024-12-11) https://themillenniumblessing.com/2024/12/12/%e6%96%af%e9%87%8c%e8%98%ad%e5%8d%a1%e6%b0%b4%e7%81%bd%e6%95%91%e6%bf%9f%e5%b7%a5%e4%bd%9c-2024-12-11/ Thu, 12 Dec 2024 00:58:43 +0000 https://themillenniumblessing.com/?p=4168

හොංකොං ශාක්‍යමුනි සංස්කෘතික පදනමෙන් සද් වැඩක්

香港釋迦牟尼文化基金會

December 11, 2024

lanka_flood2024

පසුගිය දින කිහිපයේදී ශ්‍රී ලංකාවට බලපෑ අයහපත් කාලගුණයෙන් අවතැන් වූ මහනුවර දිස්ත්‍රික්කයේ තෝරාගත් පවුල් 500ක් සඳහා අත්‍යවශ්‍ය වියළි ආහාර ද්‍රව්‍ය බෙදාදීම සිදු කරන ලදි.

基金會向康提區 500 個選定的家庭分發了基本的乾糧,這些家庭因過去幾天打擊斯里蘭卡的惡劣天氣而流離失所。

මෙහිදී මහනුවර දිස්ත්‍රික්කයේ පූජාපිටිය, හාරිස්පත්තුව, අකුරණ, ගලගෙදර, පාතදුම්බර, කුණ්ඩසාලේ, තෙල්දෙණිය, හේවාහැට, නාවලපිටිය, සෙංකඩගල, යටිනුවර, උඩුදුම්බර, උඩුනුවර, නුවර, ගම්පොල යන සියලු ප්‍රදේශ නියෝජනය වන ආකාරයට මෙම අත්‍යවශ්‍ය සහන සැපයීමේ වැඩසටහන මහනුවර දිස්ත්‍රික්කයේ ජාතික ජනබලවේගයේ පාර්ලිමේන්තු මන්ත්‍රීවරුන්ගේ සහ ආසන නියෝජිතයන්ගේ ඉල්ලීම පරිදි සිදු කරන්නට විය.

這項重要的救濟計劃是應國會議員和康提區全國人民黨選區代表的要求而實施的,他們代表了康提區的 Poojapitiya、Harispattu、Akurana、Galaghara、Pathadumbara、Kundasale、Theldeniya、Hewahata、Navalpitiya、Senkadagala、Yatinnuwara、Ududumbara、Udunuwara、Nuwara 和 Gampola 區的所有地區。

ශ්‍රී ලංකාවේ සමාජ ආර්ථික ස්ථාවරත්වය ඇති කිරීමට මෙන්ම මෙවන් හදිසි ආපදා අවස්ථාවන්වලදී විපතට පත්වන ජනතාවට නිරතුරු සහයෝගය සපයන හොංකොං ශාක්‍යමුනි සංස්කෘතික පදනමේ අධ්‍යක්‍ෂ ආචාර්ය ක්වොක් ශියු මින්ග් මැතිතුමා ඇතුළු දානපතියන් විසින් (Hon. Dr. Kwok Shiu Ming, The International Centre of Sakyamuni Cultural Limited) මෙම සත්කාර්ය සඳහා ආධාර ලබාදෙන ලදි.

香港釋迦牟尼文化基金董事郭兆明博士繼續支援受此類緊急情況影響的人們,併為斯里蘭卡的社會經濟帶來穩定,他們得到了包括釋迦牟尼文化有限公司國際中心郭兆明博士在內的捐助者的支援。

ඒ අනුව මොළගොඩ කොටමුදුන්ගල රාජමහා විහාරාධිකාරි ජ්‍යෙෂ්ඨ කථිකාචාර්ය මොරගස්වැවේ විජිත හිමියන් විසින් මෙම වැඩසටහන සම්බන්ධීකරණය කරන ලදි. එසේම බොක්කාවල පොලිස් ස්ථානාධිපති ප්‍රධාන පොලිස් පරීක්‍ෂක ජනක සංජීව මැතිතුමන් ඇතුළු බොක්කාවල පොලිසියේ සියලු නිලධාරි මහත්ම මහත්මීන්ගේ සහයෝගය ද මෙම සත්කාර්යය සඳහා ලබාදෙන ලදි.

因此,該計劃由高級講師 Moragaswewe Vijitha Thero 協調,他是 Molagoda Kotmudungal 的 RajaMaha Viharadhikari 先生。Bokkawala 員警局的總督察 Janak Sanjeewa 和 Bokkawala 員警的所有警官也都得到了這項任務的協助。

ජාතික භික්‍ෂු පෙරමුණ, අදිටන ක්‍රියාකාරීත්වය, නැණස අධ්‍යාපන ආයතනය ඇතුළු සංවිධාන මෙම සත්කාර්ය සාර්ථක කර ගැනීමට අවශ්‍ය සහය ලබාදෙන ලදි.

包括全國比丘陣線、Aditana Activism、Nenasa 教育學院在內的組織為這項任務的成功提供了必要的支援。

Source

]]>
4168
印光大師:念佛人十大礙行 https://themillenniumblessing.com/2024/06/23/%e5%8d%b0%e5%85%89%e5%a4%a7%e5%b8%ab%ef%bc%9a%e5%bf%b5%e4%bd%9b%e4%ba%ba%e5%8d%81%e5%a4%a7%e7%a4%99%e8%a1%8c/ Sun, 23 Jun 2024 21:22:24 +0000 https://themillenniumblessing.com/?p=4150

印光大師:念佛人十大礙行

妙葉禪師《寶王三味念佛直指》云:詳夫一心平等,體性無虧。雖纏綿於業識之中,靡不有出塵之志。方欲究道,魔境先彰。一事虧心,萬善俱失,成小敗廣,得者還稀。況乎物慾交傾,死生遷變,遞相倣傚,易地皆然。使如來三大阿僧祗劫不惜生命所得法門,因茲障礙,退其心故,一旦在我而滅,可不痛傷。既為釋迦之子,不以力爭,坐令法界群有,永失慧目,甚於割切身肉也。今依佛經立十種大礙之行,名十不求行。

一、念身不求無病。身無病則貪慾乃生。貪慾生必破戒退道。知病性空病不能惱。以病苦為良藥。

二、處世不求無難。世無難則驕奢必起。驕奢起必欺壓一切。體難本妄難亦奚傷。以患難為解脫。

三、究心不求無障。心無障則所學踖等。學踖等必未得謂得。解障無根障既自寂。以障礙為逍遙。

四、立行不求無魔。行無魔則誓願不堅。願不堅必未證謂證。究魔無根魔何能嬈。以群魔為法侶。

五、謀事不求易成。事易成則志存輕慢。志輕慢必稱我有能。成事隨業事不由能。以事難為安樂。

六、交情不求益我。情益我則虧失道義。虧道義必見人之非。察情有因情乃依緣。以弊交為資糧。

七、於人不求順適。人順適則內必自矜。內自矜必執我之是。悟人處世人但酬報。以逆人為園林。

八、施德不求望報。德望報則意有所圖。意有圖必華名欲揚。明德無性德亦非實。以市德為棄屣。

九、見利不求沾分。利沾分則癡心必動。癡心動必惡利毀己。世利本空利莫妄求。以疏利為富貴。

十、被抑不求申明。抑申明則人我未忘。存人我必怨恨滋生。忍抑為謙抑我何傷。以受抑為行門。

此十攝一切礙。惟上智堪任,中下之人不敢希冀。若照察覺悟,省身體道,持之不失,則能入諸魔界,不為群魔沮傷。循諸色聲,不為色聲惑亂。乃至憎愛利名之場。人我得失之境,我心先居礙中,彼礙豈能為礙。礙若無礙,道行可以直進。

明藕益大師十大礙行跋云:佛祖聖賢未有不以逆境為大爐鞴者。佛四聖諦,苦諦居初。又稱八苦為八師。苟稍存喜順惡逆之情,終與夏草同腐而已,安能如松柏之亭亭霜雪間哉。美玉不琢不成器,頑金不煅不致精,鐘不擊不鳴,刀不磨不利。豈有天生彌勒,自然釋迦。欲為聖賢佛祖,必受惡罵如飲甘露,遇橫逆如獲至寶,方名素患難,行乎患難。方可於穢土植淨土因。方如蓮出污泥,超登不退。倘無事則駕言念佛,求生淨土。一遇不如意,輒悔慍諮嗟。吾恐三昧不成,生西未保。須於此十大礙行一一自驗。果於病時難時,乃至被抑時,唯增念佛心,明苦空觀,不怨不尤,庶蓮花日滋,可稱三味寶王矣。

Source

]]>
4150
興學興國 施子清簡介 https://themillenniumblessing.com/2023/12/27/%e8%88%88%e5%ad%b8%e8%88%88%e5%9c%8b-%e6%96%bd%e5%ad%90%e6%b8%85%e7%b0%a1%e4%bb%8b/ Wed, 27 Dec 2023 14:40:35 +0000 https://themillenniumblessing.com/?p=4064

興學興國

施子清博士簡介

施子清先生,1939年出生於福建晉江南莊村一個華僑家庭,幼承庭訓。1957年移居香港,先後就讀於香港聯合書院中文系和香港菁華中醫學院,獲學士和中醫全科文憑。1960年,獲港英政府教育司署頒發准用教師證書。2008年榮獲香港城市大學社會科學榮譽博士學位。現為恆通資源集團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上海光大房地產有限公司董事長,民建聯顧問,香港特區政府銀紫荊星章,太平紳士;中國文聯全國委員、中國書法家協會顧問、中國書協香港分會主席、西泠印社特邀社員、香港福建書畫研究會創會會長。

1960年創辦香港集美僑校,任校長。使用『國語』教學,為居港青少年提供了求學上進的途徑。創校三年之後,學生人數已達600之多。施子清先生全心投入教育工作達七年之久,為香港培養大量人才。其後,因港英政府收緊教育政策,施先生在妥善安排師生工作及學業後,離開教育界。

營商創業 報效桑梓

1967年施子清先生棄教而從商,一直以來,他腳踏實地,高瞻遠矚。在八十年代初,乘著國家改革開放的春風,先後在上海、江蘇、福建、廣東以及湖南、江西、廣西、遼寧、重慶等地投資辦廠,開發房地產以及參與各種工程包括橋樑、隧道、公路等投資建設項目。業業務遍及大江南北。多年來,他堅信國家改革開放的道路,秉持誠信的理念,不屈不撓,帶領恆通資源集團,經歷了時代的變化,多元發展,經營網脈涉及全球,包括韓、日、美、加、英、越、海峽兩岸等國家和地區。如今恆通資源集團已經發展成為一個以進出口貿易、紡織、工業、房地產、證券業等為主的多元化企業,是具備相當規模的一家商業投資機構。 1982年恆通公司在台灣設立分行,最先與台灣數十個企業建立起密切的商業聯繫,為促進港台貿易以及台灣與大陸的貿易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施子清先生經歷商海驚濤駭浪的考驗,帶領恆通資源集團走過難辛創業時期,不愧為香港頗具實力的一位傑出的實業家。

捐資興學 教育興國

施子清先生事業有成之後,不忘回饋祖國桑梓,尤其是對祖國家鄉和香港的教育慈善公益事業,情有獨鍾,貢獻良多。1987年首先在家鄉福建晉江捐資設立施子清家族教育基金會。1989年捐資設立福建長汀縣教育基金會,而後又捐資興建福建長汀一中科學樓及電腦設備中心;1993年捐贈華僑大學敬萱堂教學大樓一座,同年捐建晉江晉南醫院;1997年捐資設立施子清家族—廈門大學中青年教師培養基金會;同年捐資予青海民族學院成立獎學獎教基金會;1999年捐資設立北京大學教育基金會;同年捐資香港創辦吳淑敏幼稚園,以及捐資香港創建東華三院健康中心;2001年捐資予福建省慈善基金會;2002年捐資設立南京大學教育基金會,另捐建「子清樓」;2004年捐資予泉州南安慈善基金會;2007年捐資設立香港城市大學教育基金,贊助就讀城大的內地留學生,城市大學將二號演講廳命名為「施子清伉儷演講廳」以表紀念;2009年捐資香港浸會大學設立教育基金會,資助學校整體發展及中國當代研究所的工作;2011年香港金輝大學正式命名「施子清博士伉儷展覽廳」;此外,每年捐資贊助香港一國兩制研究中心的研究工作,以及贊助國內少數民族地區民族學院和其他各地的慈善機構、社會團體、幼兒教育、希望工程等單位。施子清先生大力支持捐資興學、教育興國的活動,促進國家和香港地區的教育事業發展,出錢出力,無私奉獻,深得社會一致好評。

施子清先生博學多才,自1992年以來,先後受聘為廈門大學中文系兼職教授;南京大學、華僑大學、福建中醫學院客座教授;北京大學顧問教授;同時兼任華僑大學副董事長、集美大學常務校董等重要職務。他還積極投身於高等教育事業,為內地和香港的高等教育事業的發展作出了重大的貢獻。他先後榮獲了2007年世界華人協會頒發的「世界傑出華人獎」、2008年香港城市大學頒授的「榮譽社會科學博士學位」,以及2011年獲華商領袖聯會頒發的「終身成就獎」等殊榮。這是社會給予施子清先生的高度評價,可以說是受之無愧,實至名歸。

香港回歸 愛國愛港

施子清先生商餘還積極參與香港社會各項活動,一直以來積極參與香港回歸祖國事務。在香港回歸祖國過程中,他先後受聘為港事顧問、香港特區推委、香港特區人大選委、特區政府太平紳士等重任;1994-1997年,施子清先生任香港鏡報文化企業有限公司董事長。為香港平穩過渡、香港特區政府的誕生、以及回歸後貫徹執行「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方針,和香港繼續保持長期繁榮穩定,以及特區政府依法施政等方面做到全情投入,積極參與。並先後撰寫十多篇文章,刊登於香港及內地報刊雜誌,出謀獻策,不懈努力為國家和香港做出應有的貢獻。此外,施子清先生在香港特區行政長官選舉、立法會選舉及區議會選舉等多場選舉,都全力支持愛國愛港參選人,積極發動親朋、鄉民支持建制人士。施子清先生擔任民建聯顧問多年,期間曾先後兩次書寫墨寶為民建聯籌款。2010年,香港特區政府委任施子清先生為香港貿易發展局中國貿易諮詢委員會委員。

施子清先生在擔任歷屆全國政協委員以及福建省政協常委期間,能夠積極參政議政,盡心盡責,多次就香港平穩過渡和內地的改革開

放中出現的問題以及如何促進兩岸三地、中港、閩港、閩台經貿合作、文化交流等方面直抒胸臆,表達意見,呈交提案,不遺餘力。具體統計,呈交提案二十二篇;刊登報刊雜誌上政論性文章二十二篇,有關兩岸關係和平統一文章四十五篇。此外,每逢國家遭遇災難,施先生定當捐資賑災,向國家和災民伸出援手,2008年的四川地震,集團捐資賑災,同時施先生捐出3幅墨寶在香港長風春季拍賣會為四川災民做慈善拍賣,共籌集善款十八萬貳仟元;2008年的湖南雪災,集團捐資予湘潭市賑災;2010年,響應中華海外聯誼會的呼籲,捐款支持西南災區抗旱救災,同年捐款支持青海玉樹受地震災害的災民。2020年11月東華三院聯合蘇富比慈善拍賣,施子清先生獲邀為慈善拍賣創作詩詞一首並親手書寫作品作籌集善款之用。這充分展示出他對祖國、家鄉、香港的一片赤子情懷。

和平統一 赤子之願

在祖國和平統一事業方面,施子清先生自始至終表現出高度熱情,全情投入,不僅不斷提建議撰寫文章,而且竭盡全力為促進兩岸溝通交流,和平統一,四處奔波,穿針引線。1988年10月在香港舉行第十二屆亞洲女子籃球比賽。作為大會主禮嘉賓的施子清先生為兩岸女籃首次球賽開出第一球,打破兩岸由隔絕走向交流的新局面,便是一例。2005年8月,他向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提交了《建立海峽經濟合作區》的報告,2006年3月,在兩會期間,他向大會提交了主題為《設立海峽經濟合作區》的提案,建議以「立足福建,打好台牌,發展合作,促進統一」為核心思想,全面開放福建、實行特殊政策,以及突破與臺灣經濟的合作。如今,以福建為基地的海西經濟區已經成立,海峽兩岸隨著三通的實現,也更加融洽。為海峽兩岸之間的經貿合作與文化交流,為祖國和平統一事業發展,施先生一向不遺餘力,盡顯赤子之心。1992年秋,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江澤民、中國國家主席楊尚昆先後在中南海和人民大會堂親切接見為祖國統一事業盡心盡力的施子清先生及其夫人,對其個人所作的努力與表現,給予了高度的肯定。

家庭美滿 一門五傑

施子清先生白手起家,妻子吳淑敏女士曾是音樂老師,結婚50年來,兩人相敬如賓,家庭和睦美滿。育有四個兒子,自幼嚴加教育,使其幼承庭訓,從小灌輸儒家孝悌忠信思想,以愛國、愛港、愛鄉的民族思想意識,並創造優的異學習環境,輸送兒子出國深造,學成歸來,投入集團公司,已經獨當一面,全面接班。施子清先生垂範於前,四個兒子克紹其裘,也一直關注祖國發展與香港的安定繁榮,並在各個方面出力獻策、參政議政。他的長子施榮怡是香港浸會大學榮譽院士、香港中華總商會會董、河南省政協常務委員;二子施榮懷BBS,是全國政協委員、全國政協人口資源委員會副主任、北京市政協常委、香港特區政府太平紳士;三子施榮恆BBS,是上海市政協委員;四子施榮忻則是中華全國青年聯合會副主席、深圳市政協委員、香港福建社團聯會秘書長、香港菁英會創會會長、香港特區政府太平紳士。真可謂是「一門五傑 三紳士」,一時成為佳話。

修身立德 儒商美譽

施子清先生堪稱集社會活動家、企業家、書法家、詩人、文士於一身。才識兼備,斐然有成。其精通詩詞,尤擅長書法,其書法「造詣極高,具大家風範」。名家評其作品「雄健跌宕,變化多姿中呈豪放颯爽之風致」,老一輩書法名家讚其作品「渾厚遒勁,別具風格,大有子貞遺風,特別是行書《後赤壁賦》長卷,更是氣勢磅礡,具大家風範」。其作品多次於北京、上海、香港、台北、澳門、廈門等地展出。2000年由香港《文匯報》、《鏡報》、香港友好協進會、香港福建書畫研究會主辦的「施子清書法展」假香港大會堂舉行,社會名流、藝術大家高度讚賞,一時轟動香江,好評如潮。2006年作為香港唯一代表與其他來自兩岸三地的書法名家舉辦「兩岸三地名家書法展」,先後於北京、香港、台灣三地巡迴展出,備受行家讚譽。他著作甚豐。自1992-2015年,將商餘拾萃包括書法、散文、詩詞、政論文章,分別結集出版有:大型書法專著《子清墨趣》、《施子清翰墨》、長卷行書《後赤壁賦》、《施子清書前赤壁賦》、《子清墨韻》、《書法經緯》;2011年由北京故宮出版社出版的簡體版《書法經緯》更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發展中心評審,入選為《2012年中小學圖書館(室)推薦書目》;而2013年出版的《施子清書法精品集》則為建國以來北京故宮出版社出版的唯一一位近代書法家的精品集;2015年又先後出版《施子清書千字文》和《施子清書心經》等書法著作,書法作品曾經獲得中國國家博物館收藏。散文專著《雪香集》,其中《梅花、牡丹、國花》一文被收入香港高級中學語文教學參考書中;詩詞專著《雪香詩鈔》、《詩詞拔萃》;政論專著《子清芻議》等十三部著作,素有儒商之美譽。

弘揚文化 促進交流

施子清先生幾十年如一日,堅持書法藝術的創作,他是中國書法藝術的傳播者和領軍人物。1989年首先成立「香港福建書畫研究會」,擔任創會會長直至現在。他親力親為率領香港閩籍書畫家這支隊伍,從事於書畫藝術文化的創作和加強兩岸四地的文化交流,並先後多次組織會員作品於香港、北京、上海、福州、廈門、台灣、漳州等地展出,取得十分可喜的成績。接著於2012年以施子清先生為主席的「中國書協香港分會」的成立,標誌著香港書法藝術界走上一個新的台階。這不僅提高了香港書法在國內外書法藝術界的地位,而且為進一步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和開展兩岸三地的文化交流,提供了一個極為重要的機會和條件。短短三年多來,在施子清主席的領導下,展開了一系列活動,也取得顯著的成績。例如2013年施子清率領中國書協香港分會一行33人參加祖國64周年的國慶典禮,受到國家有關領導接見和高規格的接待;同年在香港舉辦「中國書協香港分會成立一周年慶典暨首屆會員作品展」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梁振英、中聯辦副主任楊健親臨主禮,盛況空前;2014年中國書協香港分會、全國政協書畫室、中國書法家協會聯合主辦在全國政協大禮堂全廳舉行「香江翰墨中華情 - 2014香港名家書法精品展」。此次為香港書法家在首都北京的大規模首展。全國政協副主席馬飚先生等領導蒞臨主禮,反應熱烈,震驚書壇,好評如潮。為了填補香港書壇缺少專業書法期刊的空白,施子清先生又以一已之力創辦了「香港書法」期刊,為香港書法愛好者提供了交流平台,同時也是繁榮香港書法藝術,加強兩岸三地文化交流,推動中華傳統文化復興的重要手段。「香港書法」期刊於2014年10月出版,受到了廣大書法愛好者的一致好評。2015年12月中旬,中國書法家協會和榮寶齋聯合主辦,假香港長江集團中心三樓榮寶齋舉行「余心所善-施子清書法藝術展」,轟動香港書壇,獲眾多名家高度讚賞,參觀者絡繹不絕。2016年施子清博士出版書法作品集〈子清書心經〉/〈千字文〉/〈散氏盤〉,廣受好評。同年,香港理工大學孔子學院主辦《善心妙筆---施子清個人書法展》,展覽持續月餘;中國書協香港分會假座香港大會堂低座展覽廳舉辦「中華翰墨香江情---香港內地名家書法邀請展」,展品質量高,參觀者眾多。2017年,中國書協香港分會聯合主辦「中國夢、香江情」兩岸四地當代書法名家精品展。兩岸四地書法家作品齊聚香港,熠熠生輝。2018年,中國書協香港分會與中國書法家協會共同主辦「香江之春」書法藝術展。2019年,中國書協香港分會與香港北京交流協進會共同主辦「共圓中國夢 寰宇墨花飛 ---全球華人書法名家邀請展」系列活動。全球18個國家和地區的書法代表參展,歷來年罕見。足見施子清先生在弘揚中華文化促進兩岸三地書畫藝術交流,竭盡全力,貢獻良多。

此外,施子清先生曾於2009年在香港科技大學舉行「子清墨韻—施子清書法展」,反響熱烈,持續展覽一個多月。2011年,香港城市大學舉辦「翰墨神飛—施子清博士書法展」,展覽得到各界人士的一致好評,展覽持續一月有餘。施先生亦曾香港理工大學孔子學院舉辦過書法個人展,持續月餘,好評如潮。

施子清先生歷任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八、九、十、十一屆政協委員及全國政協第十一屆文史和學習委員會副主任;國務院原聘港事顧問、全國工商聯原副主席、中國民間商會原副會長;現榮獲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頒授銀紫荊星章、香港太平紳士、香港一國兩制研究

中心理事、中國文聯榮譽委員、中國書法家協會顧問、中國書協香港分會主席、香港福建書畫研究會創會會長、香港福建社團聯會永遠名譽會長及海內外數十個社團的會長、榮譽會長、永遠名譽會長等重要職務。面對如此多的職務頭銜,他認為這是榮譽,是信任,更是責任。

香港文化界對施子清先生的高度讚賞:「施子清先生對文化教育事業的執著,創業成功的經歷,以及成功之後堅持回饋社會的理念,堪為青年學子的楷模;他本人對文化傳統的興趣,持續了畢生的創作,不但展示了個人文化修養的昇華,更是我們提倡終身學習的最佳模範。」

香港商界對施子清先生的評價:「沉穩練達的施子清先生是香港乃至全球華商各界令人信服的儒商之一。施子清先生白手興家長達半個世紀的商旅生涯中,無不淋漓盡致地呈現出堅韌不拔、自強不息的拼搏精神和真誠豁達的人格魅力。特別是他一生追求企業發展與教育興邦的完美融合,他的信念、他的眼光以及他透視未來的智慧,既深入人心又長期為他贏得了人們的愛戴和敬重。施子清的商旅人生,燦爛輝煌,魅力無窮,成為香港商界令人歎為觀止的風景。」

香港社團界對施子清先生的崇高評價:「施子清先生歷經時代和社會的變遷、發展,無論其身份如何變換,永遠不變的是那顆愛國、愛港、愛鄉的赤子之心;他的高風亮節,是眾多旅居海外八閩兒女的榜樣和典範;他的德高望重廣為世人所敬仰、所愛戴。」

施先生也是吾人創辦的亞農基金董事。
愛國愛港的先行者‼🌷
- 關人隱士🕉
2023年12月27日

Source

]]>
4064
斯里蘭卡寺廟講師的感謝信 (譯文) https://themillenniumblessing.com/2023/11/27/%e6%96%af%e9%87%8c%e8%98%ad%e5%8d%a1%e5%af%ba%e5%bb%9f%e8%ac%9b%e5%b8%ab%e7%9a%84%e6%84%9f%e8%ac%9d%e4%bf%a1-%e8%ad%af%e6%96%87/ https://themillenniumblessing.com/2023/11/27/%e6%96%af%e9%87%8c%e8%98%ad%e5%8d%a1%e5%af%ba%e5%bb%9f%e8%ac%9b%e5%b8%ab%e7%9a%84%e6%84%9f%e8%ac%9d%e4%bf%a1-%e8%ad%af%e6%96%87/#respond Mon, 27 Nov 2023 17:47:23 +0000 https://themillenniumblessing.com/?p=3970

佛教偉大慈善家郭兆明博士,安頓斯里蘭卡窮人(譯文)

Nov 27, 2023 - 13:40

香港釋迦文化有限公司國際中心董事、香港釋迦文化基金會創辦人兼董事郭兆明博士,是一位偉大的佛教慈善家,為佛教界的社會經濟福祉做出了巨大貢獻。他從事社會工作的主要目的是讓有需要的佛教徒重新站起來,提高佛教徒對三位一體的信仰,保護佛教的永恆。世界著名佛教導師 Walpola Sri Rahula Therapano 教授是他的精神導師。

到目前為止,他已經在全國各地啟動了多項社會關懷計畫。其中,約35座淨水處理廠已建成並移交給國民,以解決獲得清潔飲用水的問題,這是中北部、西北和烏沃省人民幾十年來面臨的尖銳問題。

此外,也向一些難以透過發展僧侶教育來提供現代資訊科技的教區捐贈了電腦設備。鑑於當前經濟崩潰,他目前正在採取措施,為在偏遠地區學習的約五千名低收入家庭學生提供學校文具。預計他每年都會執行該計劃。

郭博士的第二祖國斯里蘭卡,因目前經濟下滑,導致人民生活崩潰而深感憂慮,國家盡快建立經濟穩定是他唯一的希望。他進一步指出,對於國家的寺廟和佛教慈善家來說,迅速啟動社會福利計畫極為重要。

今年,他榮獲社會服務最高獎,以表彰他為弘揚佛教、為有需要的佛教信眾所肩負的獨特社會使命。

我祈禱郭兆明博士 能得到全能者的祝福,以進行如此重要的社會服務。


Ven. Moragaswewe Vijitha Thero

高級講師 Moragaswewe Vijitha Thero
歷史悠久的莫拉甘巴拉賈馬哈寺廟
哈蘭卡瓦、哈里斯帕圖瓦、康提。


郭兆明博士
(郭兆明佛學博士)

原文出處:DNL NEWS

相關報導:THE LEADER
     THE COLOMBO
     LANKA LEADER (Engish version)


ශ්‍රී ලාංකික දුප්පතුන්ට අස්වැසිල්ලක් වූ බෞද්ධ මහා දානපති ආචාර්ය ක්වොක් සි‍යු මින්ග්

Nov 27, 2023 - 13:40

හොංකොං දේශයේ ශාක්‍යමුනි සංස්කෘතික පදනමේ නිර්මාතෘ සහ අධ්‍යක්‍ෂ ආචාර්ය ක්වොක් සියු මින්ග් මැතිතුමා (Honorable Dr. Kwok Shiu Ming, the Director of International Centre of Sakyamuni Culture Limited, Hong Kong) බෞද්ධ ජනතාවගේ සමාජ ආර්ථික ශූභසිද්ධිය වෙනුවෙන් සුවිසල් සේවාවක් සිදු කරන බෞද්ධ මහා දානපතියෙකි. තෙරුවන් පිළිබඳ අනූපම ගෞරවයකින් සහ භක්තියකින් කටයුතු කරන එතුමන්ගේ මෙම සමාජ සත්කාරයන්ගේ ප්‍රධානම අරමුණ වන්නේ අසරණ බෞද්ධ ජනතාව දෙපයින් නැගී සිටුවා බෞද්ධ ජනතාවගේ තෙරුවන් පිළිබඳ ශ්‍රද්ධාව වැඩි දියුණු කොට බුදු දහමේ චිරස්ථිතිය සුරක්‍ෂා කිරීමයි. ලෝක ප්‍රසිද්ධ බෞද්ධ මහාපඬිරුවනක් වූ මහාචාර්ය වල්පොල ශ්‍රී රාහුල හිමිපාණෝ මෙතුමන්ගේ ආධ්‍යාත්මික මාර්ගෝපදේශකයාණෝය.

මේ වනවිට මෙතුමන් විසින් සුවිසල් සමාජ සත්කාර වැඩසටහන් ගණනාවක් රට පුරා ආරම්භ කොට ඇත. ඒ අතරින් උතුරු මැද, වයඹ සහ ඌව ආදි පළාත්වල ජනයා දශක ගණනාවක සිට මුහුණ දෙන උග්‍ර ගැටළුවක් වන පිරිසිදු පානීය ජලය ලබාගැනීමේ ගැටළුවට විසඳුම් වශයෙන් ජල පිරිපහදු යන්ත්‍ර මධ්‍යස්ථාන 35 ක් පමණ ඉදිකොට ජනතා අයිතියට පත්කොට ඇත.

එසේම භික්‍ෂු අධ්‍යාපනය දියුණු කරමින් නූතන තොරතුරු තාක්‍ෂණය ලබාදීමට දුෂ්කර පිරිවෙන් ගණනාවකට පරිගණක ඒකක පරිත්‍යාග කොට ඇත. වර්තමාන ආර්ථික කඩාවැටීම හමුවේ දුෂ්කර ප්‍රදේශවල අධ්‍යාපනය ලබන අඩු ආදායම්ලාභී පවුල්වල පාසල් දරුවන් පන්දහසකට පමණ පාසල් ලිපි ද්‍රව්‍ය ලබාදීමට ද මේ වනවිට එතුමන් විසින් පියවර ගනිමින් සිටී. මෙම වැඩසටහන වාර්ෂිකව සිදු කිරීමට එතුමන් අපේක්‍ෂා කෙරේ.

ආචාර්ය ක්වොක් මැතිතුමන්ගේ දෙවැනි මව්බිම වන ශ්‍රී ලංකාව මේ වනවිට පත්ව ඇති ආර්ථික පරිහානිය හමුවේ ජනජීවිතය කඩාවැටීම නිසා එතුමන් දැඩි කනස්සල්ලට පත්ව ඇති අතර ඉතාමත් ඉක්මනින්ම ආර්ථික ස්ථාවරත්වය රට තුළ ඇතිවීම එතුමන්ගේ ඒකායන බලාපොරොත්තුවයි. ඒ සඳහා රටේ විහාරස්ථාන සහ බෞද්ධ දානපතියන් එකතුව සමාජ ශුභසාධන වැඩපිළිවෙලක් යුහුසුළුව ආරම්භ කිරීම අතිශය වැදගත් වන බව තවදුරටත් එතුමන් විසින් පෙන්වා දෙනු ලැබේ.

බුදුදහමේ චිරපැවැත්මයට සහ අසරණ බෞද්ධ ජනතාව වෙනුවෙන් සිදුකරන අද්විතීය සමාජ මෙහෙවර අගයමින් එතුමන්ට සමාජ සේවය සඳහා පිරිනමන ඉහලම සම්මානය මෙම වසරේදී පිරිනමන්ට විය. ආචාර්ය ක්වොක් සි්‍යු මින්ග් මැතිතුමන්ට තවදුරටත් මෙවන් අත්‍යුදාර සමාජ සේවාවන් සිදුකිරීමට තෙරුවන්ගේ ආශිර්වාදය ලැබේවායි පාර්ථනා කරමි.

ජ්‍යෙෂ්ඨ කථිකාචාර්ය මොරගස්වැවේ විජිත හිමි,

ඓතිහාසික මොළගොඩ වළගම්බා රජමහ විහාරය,

හරන්කහව, හාරිස්පත්තුව, මහනුවර.

Source: THE LEADER


Dr. Kwok Shiu Ming : A True Buddhist Philanthropist - (Ven. Vijitha Moragaswewe)

SUNDAY, 26 NOVEMBER 2023 18:19

Dr. Kwok Shiu Ming, the Director of the International Centre of Sakyamuni Cultural Centre in Hong Kong, is a distinguished Chinese Buddhist and businessman.

He is a true Buddhist philanthropist who has dedicated his entire life to mastering and propagating the teachings of Sakyamuni Buddha worldwide.

In recognition of his outstanding contributions, he was named the 'Business Person of the Year' at the Hong Kong Business Awards in 2018.

His spiritual Dhamma master was the renowned Buddhist scholar, the late Most Venerable Prof. Walpola Sri Rahula Maha Thera, one of the outstanding Buddhist scholars of the 21st century who rendered remarkable service in propagating the doctrines of the Buddha worldwide.

Dr. Kwok provides incredible humanitarian assistance for Buddhism and Buddhists globally, including in Sri Lanka.

A few months ago, this esteemed personality arrived in Sri Lanka to provide further humanitarian aid for Buddhists in remote areas.

Additionally, he expresses deep concern about the ongoing crisis in his second home, where he anticipates a steady recovery of economic stability for Sri Lanka. Dr. Kwok is always ready to contribute his profound knowledge of Buddhism to bring prosperity to the country.

Dr KwokOver the last three decades, he has offered substantial humanitarian assistance to Sri Lanka in various ways. His water purification project is particularly significant in preventing kidney diseases caused by brackish water in rural villages.

Water filtration projects have helped reduce the number of affected people in many areas experiencing various water-related illnesses.

Dr. Kwok has installed more than 35 water purifiers in various parts of the country, such as Anuradhapura, Polonnaruwa, Kurunegala, Ampara, Monaragala, etc., greatly benefiting the well-being of many people in those areas.

Dr. Kwok has been an inspiration in uplifting child education in Sri Lanka, supporting over 10,000 impoverished school children in the mentioned areas by donating necessary stationery items. Furthermore, he has donated sets of computers to improve IT skills for both school and monastic students.

Currently, he is planning to build the memorial hall of Amoghavajra, which can serve as an educational museum to propagate Theravada Buddhism to Japanese and world tourists, aiming to boost Sri Lankan tourism in this critical time.

In recognition of these extraordinary services rendered to Buddhism and the Buddhist community of Sri Lanka, he was awarded the "Excellent Award for Outstanding Social Services in Buddhist Education" by the Sangha Council, Kandy, Sri Lanka.

We wish him a long and healthy life to continue serving the entire world.

Source: LANKA LEADER

Source

]]>
https://themillenniumblessing.com/2023/11/27/%e6%96%af%e9%87%8c%e8%98%ad%e5%8d%a1%e5%af%ba%e5%bb%9f%e8%ac%9b%e5%b8%ab%e7%9a%84%e6%84%9f%e8%ac%9d%e4%bf%a1-%e8%ad%af%e6%96%87/feed/ 0 3970
印度佛教石窟的顛峰之作:阿姜陀 https://themillenniumblessing.com/2023/11/22/%e5%8d%b0%e5%ba%a6%e4%bd%9b%e6%95%99%e7%9f%b3%e7%aa%9f%e7%9a%84%e9%a1%9b%e5%b3%b0%e4%b9%8b%e4%bd%9c%ef%bc%9a%e9%98%bf%e5%a7%9c%e9%99%80/ Wed, 22 Nov 2023 23:29:51 +0000 https://themillenniumblessing.com/?p=3863

印度佛教石窟的顛峰之作:阿姜陀

阿姜陀01

阿姜陀石窟(Ajanta caves)位於德干高原的文達雅山的上,建於西元前200至西元600年間,在一個林木茂盛的馬蹄形溪谷中,較近的城鎮有60公里遠的賈爾岡(Jalgaon),河谷底部是瓦格拉河(Waghora river)。沿途有29個石窟,分佈在河谷南側陡峭的岩壁上,距離河面大約10到33公尺。每個石窟的大小不一,最大可達15公尺。石窟主要由舉行佛教儀式的支提(Chaitya,塔廟,9,10,19,26,29號窟)與供僧侶修行用的精舍(Vihara)兩種類型組成。據說唐朝玄奘法師在638年曾航行到此登岸,訪問阿姜陀石窟。西元十世紀後印度佛教衰落,石窟漸漸淹沒於荒煙漫草之中。

阿姜陀02

1819年英國軍官約翰‧史密斯(John Smith)到此地狩獵,追蹤一頭巨大的老虎來到溪谷,在斷崖上舉槍瞄準之際,老虎在布滿植物的岩壁上消失不見。史密斯仔細觀察岩壁,似乎看到一些雕塑,清理岩壁上的植物,原先在植物遮掩下的石窟終於顯露出來,佛教最早石刻藝術成就的阿姜陀終於重見天日。第十窟的岩壁上至今刻著「約翰‧史密斯,1819」,據說那隻老虎就是在這裡逃遁的。

阿姜陀03

通常參觀阿姜陀石窟還是從奧蘭卡巴出發,105公里正常要開三個小時。已經墮落的我們還是花大錢包車,要體驗背包客生活的朋友可以搭嘟嘟車到公車總站再搭公車前往(大陸背友~),單程84Rs。

阿姜陀04

最早的石窟開鑿於西元前200年到200年間,由百乘王朝(Satavahana)所建, 近來學者的研究將石窟分為兩個時期,一是部派佛教時期(9,10,12,13,15A號窟),二是大乘(Mahayana)佛教時期(1-8,11,14-29號窟)。第二個時期比第一個時期要晚三個世紀左右,也被人稱為伐迦陀迦(Vakataka)時期,因為當時的統治王朝是伐迦陀迦王朝的瓦薩賈馬支系(Vatsagulma branch)。

阿姜陀05

這一時期的具體開始時間一直爭執不下,近期的結論大約是在五世紀左右。根據華爾特•斯賓克(Walter M. Spink)的研究,大乘佛教時期的石窟主要修建於462年到480年間哈里遜納(Harishena, 475-500)在位期間。

部派佛教時期

阿姜陀06

部派佛教是指早期佛教發展中,『上座部』與『大眾部』分裂後到大乘佛教興起前的時期。在佛陀滅度百年後,僧團因為意見不同產生爭議。印度西部摩偷羅國(Mathura)的耶舍比丘,邀請東西方的七百位長老,至毗舍離舉行第二次集結(稱為七百集結或毗舍離集結),會中做出決議,認為東部比丘僧團對於戒律的十種看法是錯誤的。然東部比丘僧團不同意這個決議,自行集結會誦訂定戒律。因七百集結代表了上座長老的看法,故遵行此戒律的僧團,稱為『上座部』;而東方比丘僧團則稱『大眾部』。這是佛教僧團最早的分裂,所以又稱為『根本分裂』。阿姜陀居中的幾個石窟建於西元前二世紀,具有上座部佛教,或稱小乘佛教(Ninayana)風格。早期的佛教徒遵從佛祖的教導,研究為主祭拜為輔,早期佛教學堂也只是思想探索弘揚佛法講經佈道的地方,石窟比較簡樸沉穩,一般只用象徵手法來紀念佛陀,如蓮花、菩提、法輪等,不直接雕刻佛像。

阿姜陀07

部派佛教時期支提的特色是後部安放一鐘塔形石雕聖物,聖物內安放佛祖舍利。石窟內並無端坐正中的佛像,這是因為早期佛教不允許將佛祖人格化。佛即是佛,無影無蹤法力無邊。第九窟是早期佛殿的代表,具有很強的象徵意義。整個石窟代表佛的心靈身體,3公尺高的舍利塔代表佛的涅槃,石窟的蒼穹式拱頂刻上一條條線狀石條,就代表佛的肋骨。相片中的管理員說將Rs放在舍利塔上有祈福的效果,結果小銘放上去的10Rs才一走出石窟就看他馬上收進口袋裡。

阿姜陀08

第九窟入口上頭有幢巨大馬蹄形窗戶。同時期的佛教木造建築流行這種型式的窗戶,很顯然當時修建石窟的僧人仿造木造佛殿的風格。小銘只能說當時的僧人真的都很閒,馬蹄形窗戶要刻很久吧

阿姜陀09

緊鄰第九窟的第十窟被認為是整個阿姜陀石窟群裡面修建最早的。長28.5公尺寬12.1公尺高11公尺,規模比第九窟大,兩個風格非常近似。第十窟最著名的就是當年約翰‧史密斯(John Smith)在右邊第13根柱子大約3公尺高處寫下的字『John Smith,28th Cavalrv.28th April 1819』。史密斯當時站在堆積了1.5公尺厚的泥土上,所以不用懷疑他為什麼可以寫在這麼高的地方。

阿姜陀10

大伙找了老半天都找不著,牟決定開外掛,請管理員充當解說員。管理員還趁遊客比較少的時候偷偷帶我們到佛塔後面的迴廊看壁畫,當然該給的禮數還是有給啦!這些漂亮的畫當然是後人畫上去的,不要忘了早期佛教是不畫佛像的。

大乘佛教時期

阿姜陀11

大乘(Mahayana)佛教一詞具有雙重涵義。第一層是指『歷史時期』。大乘佛教一般推測是西元一世紀左右從部派佛教中的『大眾部』發展出來的。大乘佛教將保守修自心者稱為『小乘』,因其只度自身之故;而修菩薩道者,則稱為『大乘』,因其度眾生多。大乘佛教在龍樹(Nagarjuna, 150-250)之前沒有長期安定的組織,而『上座部』佛教長期由王權支持,大乘佛教因此遭權力驅逐並被稱為非法。故在歷史記載的保存上,大乘在早期遺下的記載相當少。歷史上將現存大乘佛教史料時代以後的時期統稱為大乘佛教。大乘佛教資料空白的歷史時期被稱為原始佛教和部派佛教。另一層則是根據教理區別而分的派別,『上座部』佛教與『大乘』佛教並列現存佛教最基本的兩大派別。『上座部』佛教與『大乘』佛教則是今天教理之區別。佛教進入大乘時期後,新修建的石窟內外開始裝飾著佛像,連先前樸素的石窟內部也加上壁畫。佛祖的雕像也放在僧院內,僧院也逐漸演變成為佛堂。後來隨著崇拜偶像意識的加強,連印度教的東西也開始加入。

阿姜陀12

第一窟修建於哈里遜納(Harishena)國王晚期,完全依照優秀畫師們的想法繪製,所以壁畫的完整度很高,而且保存狀態良好。石窟內壁畫場面的幅度皆較大,最著名的是手持青蓮菩薩像(Padmapani),法相莊嚴頭戴寶冠肌肉勻稱。這也是整個阿姜陀石窟壁畫裡面最出色的一幅,印度官方宣傳海報採用的就是這幅畫,也因此這窟的遊客最多,多到門口管理員需要控制進入人數。裡面嚴禁使用閃光燈和腳架。

阿姜陀13

石窟最內部是釋迦牟尼雕像,高3公尺,從三個角度觀看有三個不同的神態:從正面觀看佛似沉思,左面看似在微笑,右面看又似莊嚴凝視。實際上裡面限制重重,根本沒有左看和右看的好位置,大家只能看佛沈思。

阿姜陀14

第二窟修建時間比第一窟稍晚,壁畫同樣保存完整,人氣也是很旺。這些壁畫並不是直接畫在岩壁上的。也許是為了抹平鑿痕便於畫畫,先在岩壁上塗上一釐米厚由泥土、牛糞和穀殼混合而成的草泥,等到草泥大半乾後,再刷上一層石灰然後才作畫,這樣一來就為後人保存壁畫帶來了隱患,壁畫受潮後容易成片地脫落, 就算天然顏料永不褪色,成片剝落後的壁畫看起來還是殘缺不全。

阿姜陀15

雖然說第二窟的壁畫保存算比較好的,大小不同的脫落處還是很多,拍出來的照片多模糊不清。小銘到覺得天花板的圖案完整性最高,殿堂前兩個像曼陀羅的圓形幾何圖案就非常出色。

阿姜陀16

第四窟 整個阿姜陀最大的精舍石窟,內部由二十八根柱子構成。但因斷壁橫穿難以作業,連壁畫都沒有畫就放棄。

阿姜陀17

第七窟(門口) 幾乎所有導覽資料都是一語帶過,入口兩側是雕滿百尊石佛的牆壁。在阿姜陀石窟算是非常特別,小銘也跟很多遊客一樣努力地想把這面石壁拍下來。

阿姜陀18

第七窟(內部) 被旅遊書遺忘的第七窟雖然沒有完整的壁畫精美的石雕,但在燈光的照耀下樸素中帶有獨特的美感,真的很值得慢慢品味。

阿姜陀19

第十一窟雖然屬於後期的大乘佛教卻介在第十窟和第十二窟這兩個前期窟群中間,很顯然是後人勉強在兩個石窟間開鑿的,也因此有點歪斜。入口的天花板畫滿灰階色調的蓮花圖案,剎是美麗,不知道是顏色脫落還是當初剛進入大乘佛教時期還在摸索不敢用色太華麗。阿姜陀的美往往在這些導覽書上沒提到的小地方。前後將近七百年的時間,歷代的僧人工匠留下不少令人驚嘆的作品。

阿姜陀20

到十一窟要爬點階梯,儘管辛苦些但它在整個阿姜陀有著承先啟後的意義,它是部派佛教過渡到大乘佛教的代表,阿姜陀第一個出現在佛殿的佛像就在這裡,佛像後面緊貼著佛塔(Stupa)。

阿姜陀21

阿姜陀石窟的壁畫內容很多來自『本生經』(Jataka)。本生經是記錄佛陀前世故事的典籍。佛陀自說本生故事的主要目的是在透過種種的故事、譬喻教化弟子,因此本生經中處處表現出道德的教訓及醒世的箴言、寓言、格言、機智等。阿姜陀壁畫裡面比較有名的是第一窟的『尸毗王本生』第二窟的『鹿王本生』以及第十窟『六牙白象本生』。其中『尸毗王本生』就是大家耳熟能詳『割肉餵鷹』的故事,帝釋天為測試尸毗王的善心,化成老鷹追逐鴿子,使鴿子向佛祖前世尸毗王求救,老鷹跟王要求跟鴿子等重的肉來換取鴿子,王先後將大腿手臂上的肉割下放在秤上仍不及鴿重,最後王舉身坐到秤上捨身救鴿。中國莫高窟第275窟也是同樣題材的壁畫。

阿姜陀22

第十六窟外面有條小路,在岩石上鑿成的,從石階下去有一門,門外兩旁各有一隻用黑石雕成的大象守門。內部屋頂非常高,空間頗大,但仍然是簡樸的後期石窟。十六窟聞名的是牆上的壁畫,左廊上殘留的是難陀(Nanda)出家的故事,難陀是佛祖的弟弟,佛祖得道後成功引渡難陀出家,他的新婚妻子孫陀利(Sundari)是國中最美的女人,在聽說丈夫出家的消息突然不省人事的場面。

阿姜陀23

佛祖為什麼要渡化他的弟弟?有個有趣的說法,據說難陀性好漁色庸碌無能,未來繼承王位時國家很可能毀在難陀手上。佛祖為了故國的百姓幸福決定把不適合擔任國王的弟弟用神通渡化,讓賢明的人繼承王位。

阿姜陀24

第十七窟的壁畫保存相當好,可說與第一窟並列阿姜陀的重要景點。入口的天花板就是華麗的彩繪。左邊牆壁上殘留著印度珍貴的『六道輪迴圖』(真的是殘留,整個圖畫斑駁的不像話)。右邊部分是『醉象臣伏』,那些試圖殺掉佛陀將教團據為己有的提婆達多(Devadatta)所飼養的瘋狂大象群,來到佛陀面前也變得馴服。一進入石窟四面八方都是色彩鮮豔的壁畫,內容大多取自『本生經』。

阿姜陀25

老實講很難看的懂在畫什麼。沒有嚮導解說只能憑感覺,再來這些圖畫也真的殘缺不全,很多連環圖到中斷就模糊掉,很不好認。即使如此牟還是很認真的拿著『地球步方』像機器人一樣不斷的重複書中內容。

阿姜陀26

第十九窟建於五世紀後期,是支提(Chaitya)窟,前院入口處以圓柱支撐的走廊,上面有採光用的馬蹄形大窗戶,周圍牆壁上雕刻著許多佛像,這個入口的造型成為典範被很多後來的石窟模仿。這是阿姜陀三個大乘佛教時期建造的支提之一,跟第九、十兩窟比較,雕刻的精細和華麗程度明顯提升許多,有人認為入口這些佛像是後來才加上去的,尤其是粗糙的小佛像大概是平民百姓進奉給佛祖的。

阿姜陀27

內部的佛塔與佛像合為一體,頂端到達屋頂,好像連天都能夠到似的。跟部派佛教的九、十窟相比,排列的柱子上多了精細的花紋,柱子上方也雕了許多精美的佛像。

阿姜陀28

第十九窟建於五世紀後期,是支提(Chaitya)窟,前院入口處以圓柱支撐的走廊,上面有採光用的馬蹄形大窗戶,周圍牆壁上雕刻著許多佛像,這個入口的造型成為典範被很多後來的石窟模仿。這是阿姜陀三個大乘佛教時期建造的支提之一,跟第九、十兩窟比較,雕刻的精細和華麗程度明顯提升許多,有人認為入口這些佛像是後來才加上去的,尤其是粗糙的小佛像大概是平民百姓進奉給佛祖的。

阿姜陀29

進去裡面請務必穿好你的鞋子,正常來說進入有佛像的石窟需要脫鞋表示尊敬,但這個是未完成的所以不用脫。如果不小心脫了後你會深切的體驗到什麼叫做來自印度千年傳統的腳底按摩。

阿姜陀30

第二十六窟是比十九窟還晚開鑿的支提,在裝飾的華麗程度也過之而無不及。某些程度上來講二十六窟也受到伐迦陀迦王朝滅亡的影響,內部有些石雕仍未完成。左側廊橫臥著印度最大的涅檠像,這尊石佛雕的栩栩如生,精準的把佛祖的法相臨摹的微妙微俏,站在佛祖側面深深的感受到佛祖慈悲的眼光投注在身上。牟在這裡要求小銘和孫董擺姿式照相,被當成玩具操弄。

阿姜陀31

二十六窟的入口跟十九窟的很相似,不過以完整性來說十九窟保存的最好,看的出來有些地方遭到破壞,最明顯就是圓柱支撐的走廊被削去。

阿姜陀32

二十六窟內部是阿姜陀所有支提裡面雕飾最華麗,可說是整個佛教石雕建築發展的極致,這張照片角度也是印度官方用來當成宣傳海報。雖然雕刻複雜但樸實的石頭色透露出無盡的神聖莊嚴感,細觀之下處處都有著大小不同的佛像,整個支提彷如西方極樂世界般充滿著滿天神佛。側廊除了佛入涅檠像外,裡面還有佛教傳說裡最富戲劇性『降魔成道』的雕刻。攻擊在菩提樹下冥想悉達多的魔王波旬、誘惑他的魔王女兒們都被雕刻出來。

阿姜陀33

時間回到西元前五世紀的北印度,佛祖80年的生命走到了盡頭終成正果。追求者也四散而去,佛滅之後佛陀的追求者就自稱為佛教徒。希望通過苦修身心,最終能達到涅槃的境界,在隨後的200-300年中,佛教的真締由這些教徒廣傳四方。

阿姜陀34

印度早期佛教在孔雀王朝達到巔峰,阿育王在發動殘酷的南印度侵略戰爭後,突然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皈依佛教的阿育王大力宏揚佛法網羅各路高僧。一時間王朝的首府華城高僧齊聚,談經說法好不熱鬧。阿育王也大力向國外推行佛法,其中南傳線路最為成功,從北印度逐漸傳到南印度、錫蘭、緬甸乃至整個東南亞。可惜隨著阿育王的過世,佛教在北印度的巔峰期也隨之結束。婆羅門教捲土重來,北印度又再度成為婆羅門的天下。這時候南印度對佛教徒來說相對偏安是靜修的好去處。在德干高原一個偏遠的山溝,來了群不知名的佛家弟子,他們來到月牙型花崗岩崖壁前止步不走。不知是因為這裡如畫的風景讓人留戀,還是因為雨季來臨需要找個遮雨處,已無人知曉。他們爬上山崖,一錘一鑿地掏出幾個石窟作為靜修的學堂就住下不走了。他們在習佛靜修之餘,也在僧房的四壁刻像或繪畫,表達對佛祖的敬仰。洞外放置的水盆可將陽光反射入洞,為洞內提供天然照明,他們就把這個新家稱做『阿姜陀』意思是靜思佛學院。後來石窟越鑿越多,名氣大到連國王也來贊助修築,設計也日趨精細。十世紀後隨著印度佛教的滅亡石窟也被人遺忘。誰能料到千年後,石窟列入世界遺產成為著名景點,為曾經極盛一時的印度佛教留下永垂不朽的註記。

文章來源:

小銘的西印度遊記:https://www.backpackers.com.tw/forum/showthread.php?t=1830116

Source

]]>
3863
印度最南端仙境 (2003年2月15日) https://themillenniumblessing.com/2023/11/09/%e5%8d%b0%e5%ba%a6%e6%9c%80%e5%8d%97%e7%ab%af%e4%bb%99%e5%a2%83-2003%e5%b9%b42%e6%9c%8815%e6%97%a5/ https://themillenniumblessing.com/2023/11/09/%e5%8d%b0%e5%ba%a6%e6%9c%80%e5%8d%97%e7%ab%af%e4%bb%99%e5%a2%83-2003%e5%b9%b42%e6%9c%8815%e6%97%a5/#respond Thu, 09 Nov 2023 00:48:55 +0000 https://themillenniumblessing.com/?p=3828

印度最南端仙境

(公關小姐繽紛筆, 珠珠, 2003年2月15日)

博士明與四五友好結隊,漫遊斯里蘭卡及印度最南端的度假聖地,聖地音譯哥持。歸來茶敘,大談此行大豐收,盛讚哥持真似人間仙境。 哥持在海邊,四周無高樓大廈,一望平原大海,極目千里。此處的酒店,有原始風味,單層木樓金字頂,寬敞通風。園林式泳池,池水久經測試,超國際無污染標準,兩樹之間,每見繫上白色繩牀,讓客人臥於繩牀盪來盪去,逍遙快活。

一日三餐自助餐,晚餐食品種類最豐富,任君選擇,咖喱食品佔多數。

最特別者是薄餅,廚師走到堂前,將一隻中國式圓底鑊反轉,鑊底朝天,繼而燒鑊。工序至此,眾人不知廚師搞邊科。最後開估,廚師將麵粉漿酹在鑊底上,過些時反轉,不久薄餅大功告成。原來是鑊底煎薄餅也。

薄餅送到每個客人面前,任包食物,乾濕由人,鹹甜任選。

因為近海,海鮮供應充足,而且取價相宜,總覺抵食。

酒店內有醫療按摩服務。一團友患遠年肩痛,按摩師用滴水療法,做了半小時工夫,頓覺舒暢無比。

所謂滴水療法,就是吊起一個滴水器,幾秒鐘下墜一滴水,滴在眉心上。為何有療效,不知道,只知道印度醫療有此傳統方法耳。

旅行團又去參觀一間清真寺。寺內寺外,都美輪美奐。建寺在五百年前,二百年後重建,重建時特自廣東運去一批青花瓷磚鋪地。該寺文獻載明此事,以示珍貴隆重。現時瓷磚保持得很好,可以說,該寺是滿地古董矣。照算起來,那些瓷磚大約是清初產品,即在今日原產地,也是值錢的東西也。

佢哋又去參觀世界最大的禪修地,此為一座古色古香建築,宏偉莊嚴,任何人可以進去禪修。

相傳原址只有一個門樓,一位世外高人曾在此打坐三日,遂成名地。當地政府紀念高人,便在原址興建一座宏偉臺殿,以作禪修之地。今日更成旅遊點矣。

哥持人口不多,環境清靜,旅客以歐洲人為多。最可稱道者,一級酒店日租,相當於港幣六百元耳。


印度最南端仙境

Source

]]>
https://themillenniumblessing.com/2023/11/09/%e5%8d%b0%e5%ba%a6%e6%9c%80%e5%8d%97%e7%ab%af%e4%bb%99%e5%a2%83-2003%e5%b9%b42%e6%9c%8815%e6%97%a5/feed/ 0 3828
二百萬元圖書捐贈我省中小學生 (2009年11月13日) https://themillenniumblessing.com/2023/07/01/%e4%ba%8c%e7%99%be%e8%90%ac%e5%85%83%e5%9c%96%e6%9b%b8%e6%8d%90%e8%b4%88%e6%88%91%e7%9c%81%e4%b8%ad%e5%b0%8f%e5%ad%b8%e7%94%9f-2009%e5%b9%b411%e6%9c%8813%e6%97%a5/ https://themillenniumblessing.com/2023/07/01/%e4%ba%8c%e7%99%be%e8%90%ac%e5%85%83%e5%9c%96%e6%9b%b8%e6%8d%90%e8%b4%88%e6%88%91%e7%9c%81%e4%b8%ad%e5%b0%8f%e5%ad%b8%e7%94%9f-2009%e5%b9%b411%e6%9c%8813%e6%97%a5/#respond Sat, 01 Jul 2023 17:10:09 +0000 https://themillenniumblessing.com/?p=3797

中國文化扶貧委員會、香港亞洲農業研究發展基金

二百萬元圖書捐贈我省中小學生

2009年11月13日, 青海日報, 編輯: 張蘭芳, 記者: 李欣

【本報訊】11月12日下午,由省委宣傳部、省教育廳聯合主辦的中國文化扶貧委員會、香港亞洲農業研究發展基金捐贈《中國兒童百科全書》等圖書暨中小學生「同遊百科園」主題讀書活動啟動儀式在西寧巿長青小學舉行。中國文化扶貧委員會和香港亞洲農業研究發展基金為我省中小學生送來了價值二百萬元的「精神食糧」。

中國文化扶貧委員會和香港亞洲農業研究發展基金捐贈的圖書包括:一萬套《中國兒童百科全書》、兩萬本《學生規範字典》和一千套《新世紀百科全書》光盤。此次活動旨在通過贈送圖書給學生們提供一個能夠讀到適用的好書的必要條件,在受贈地區和學校形成學科學、愛科學,愛讀書、讀好書的良好氛圍,使學生們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成為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為了讓受到捐贈的學校和同學們很好地利用好這些書籍,我省將開展以「閱讀百科,增長知識,陶冶情操」為主題的「同遊百科園」讀書活動。

據了解,中國文化扶貧委員會致力於智力扶貧、文化扶貧。十幾年來,通過文化資助和贈與,幫助中西部久發達地區加強基層文化建設。並聯合有關部門組織開展文化活動,特別是在中小學學生中開展讀書活動,為提高農牧民科學文化素質,為引導青少年愛學習、愛知識、愛科學做了積極努力,受到廣泛歡迎。香港亞洲農業研究發展基金一直關注、關心內地久發達地區的文化建設和青少年教育事業,十幾年來通過多種方式持續不斷給與支持和資助。


二百萬元圖書捐贈我省中小學生

Source

]]>
https://themillenniumblessing.com/2023/07/01/%e4%ba%8c%e7%99%be%e8%90%ac%e5%85%83%e5%9c%96%e6%9b%b8%e6%8d%90%e8%b4%88%e6%88%91%e7%9c%81%e4%b8%ad%e5%b0%8f%e5%ad%b8%e7%94%9f-2009%e5%b9%b411%e6%9c%8813%e6%97%a5/feed/ 0 37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