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MBINI MAYA DEVI TEMPLE

藍毘尼摩耶夫人廟

Happy handsome boy
越南船民頓悟佛理 有人放下屠刀 (1990年3月14日)
By Happy handsome boy | | 1 Comments |
越南船民頓悟佛理 有人放下屠刀 1990年3月14日, 明報, 魯金專欄 在香港的越南船民,他們的宗教信仰是完全自由的,因此在所有的越南船民營內,船民有他們各自的宗教生活。同一信仰的船民們,亦常常邀請宗教界到營內來講道。 通常邀請宗教界入營傳道,是由營內船民通過義工連絡外間的宗教界,邀請他們進營講道,管理當局亦通常會批准,於是便約定日期和時間,在營內佈置講壇。同一宗教信仰,或無宗教信仰的船民均可報名參加,到時便由宗教界進營講道。 前幾天(三月三日),亞皆老街越南船民中心,邀請顯密佛學會會長郭兆明居士進營,為營內越南船民的佛教徒講道。記者亦借此機會,能進營了解船民們的宗教生活,亦知道營內的船民,有不少能繙譯多種語言的人才。能將廣州話即時傳譯為越南話的人更多,當日推舉一位小姐作為傳譯。 郭兆明用深入淺出的說話解釋佛理。他說:「講壇上掛有多張佛像,這些佛像是不會保佑大家的,因為佛像只是作為一個象徵,真正能保佑大家的,是靠自己,佛像不過是讓我們見到他,心裏立即想起佛理的存在,從而用佛理來令自己快樂而健康。」 於是他指出,佛理是教我們慈悲、忍讓、知足。人的痛苦就是來自忘記了佛理的這三件事。香港有很多人,在未有屋住時希望有一間屋住,等到有屋住時又希望有部汽車,有了汽車又想住的屋有座車房,有座花園,他們的痛苦就由此而產生,長期為供樓會供車會而煩惱。他們的痛苦,比座上各位是痛苦很多的。其中有些人,由於不知足,巧取豪奪,自然要和別的巧取豪奪的人發生摩擦,他們又不會忍讓,亦不會慈悲為懷,於是便引起鬥爭,做成傷亡和各種悲劇。
認識無常知佛道 (2000年1月6日)
By Happy handsome boy | | 0 Comments |
認識無常知佛道 (2000年1月6日) 成報, 公關小姐繽紛筆, 珠珠 黃校長在五十年代主持一間左派學校,晚年致力佛學研究,佛說無常,意即世間事物,都是無常的,剎那生滅,瞬息萬變,絕無永恒與固定,黃校長早歲致力愛國教育事業,作育英才,晚年潛心佛學,講無常道理。佢嘅生命歷程,就是無常了也。 佛經有云,釋迦問諸弟子,什麼叫無常?一弟子曰:生命一天難保,這叫無常,釋迦話:你不懂佛道。另一弟子曰:生命在呼吸間,足見無常。釋迦話:你真算懂佛道了。 釋迦引導弟子認識無常,是原始佛學精義所在。無常論觀點,當然是反對婆羅門派強調的靈魂不滅論了也。一切都生滅,包括靈魂在內,何有不滅也? 黃校長辭世後,遺稿中有一本《佛門輕敲錄》,由一位古姓女弟子檢點殘編,都為一冊,並附一信,寄畀國際釋迦文化中心主席博士明,博士明欣然命筆寫序文。文中佢感慨言之:宏觀世間輕敲佛門已不多,若能推門而登堂入室者更加鳳毛麟角,其因在於竭盡心力而行無相布施之佛行。故很多佛教信徒連修人天福報都不相應,殊可悲也。 《佛門輕敲錄》能幫助讀者認識佛道,深入淺出,初入門者亦易明白,華嚴哲學,乃佛門智慧之作,以《華嚴經》為依據的華嚴哲學,將法佛分為四種,第四種稱為理事無礙法界。
蘇京作法醫夫人 (1991年4月9日)
By Happy handsome boy | | 0 Comments |
蘇京作法醫夫人 1991年4月9日, 珠珠, 公關小姐身歷聲, 成報 博士明約我去皇朝,對於呢位傳奇性人物,我以聽道心情,又扮出學生模樣,等佢教誨。點知坐定,珠珠突然覺得,佢不愧入凡超聖。人們常說,超凡入聖。珠珠曰:這有何難?既能超凡,自然入聖。只有入凡而能超聖,難度更高。入凡也者,入在俗世之謂也。高高在上,脫離人間去講大道理,混帳東西也,珠珠最睇唔起,講道理,必須在人際關係中去講去滲入,這才有用,此謂之入凡是也。入得凡間,而有道行,修成正果,則是聖之超者。小女子理解如此,認識如此,非如此我亦不接受。 博士明入凡事情多矣。但佢十分認真入凡。佢同太太夜話,話到通宵達旦。諸君勿以為閨幃內卿卿我我之甜言蜜語。原來佢地研究一個計劃,該計劃是在中國一些落後貧困之鄉村中加以實質援助,不徒以金錢捐贈,因為錢,運用得唔好,效果非常壞。因此,佢希望自己之計劃可以實行。我聽落亦覺得幾有創意。我祝佢成功。因為佢未將計劃宣佈,我不便在此搶閘講出來,以示我亦有道之人也。 博士明奇事甚多,一次獲邀去蘇聯講佛學。蘇聯東方研究員季莫菲在南京讀書,季夫人也是莫斯科之中文系畢業生,佢地二人,對中國事物大感興趣。年來季夫人得怪病,經常不能瞓,氣弱,語無倫次,有時暈倒,對此怪病,羣醫束手無策。 博士明得知,願為季夫人作法醫病。 佢獲知季夫人是東正教的,便叫佢想着聖母像,將聖母想到頭上來。佢用右手抵着季夫人後心,加上功德力、願力。博士明是用音波治療法為季夫人治病。這是配合觀想法,與宇宙體性同道。用本身的氣與音波去刺激平衡內分泌。作法一塲之後,博士明還教了季夫人一個自療方法。每天做一小時。
香港富商郭兆明崇尚佛法 (2017年6月17日)
By Happy handsome boy | | 0 Comments |
香港富商郭兆明崇尚佛法 弘揚中華文化不遺餘力 周刊王 (162期) 香港富商郭兆明曾擔任蒙古人民共和國港澳地區領事,他虔誠修習佛學,多年來在大陸、斯里蘭卡等地大興佛事、廣捐善款。日前郭兆明拿出私人收藏的藝術品,在台北舉辦「斯里蘭卡藝術展」,會後舉行慈善義賣,並全數捐出所得。 人稱「奇俠富商」的香港富商郭兆明,說他是奇俠,一點都不為過。他發跡前,僅是一名街童(問題家庭成長的小朋友)、拳手(在70年代曾跟獲得東南亞拳賽冠軍的電影明星陳惠敏切磋打成平手),後來擔任蒙古人民共和國港澳地區領事,更是第一位擁有斯里蘭卡佛學博士的中國人,也是「顯密佛學會」的創辦人。如今擁有超過10家房地產公司,平時以布衣淡飯為樂,在外人看來完全不像是億萬富翁。 郭兆明虔心修習佛法,運用亞洲佛教和平議會成員身份在亞洲10多個國家活動,宣揚佛學,多年來在大陸、斯里蘭卡等地大興佛事、廣捐善款,郭兆明說:「人生在世應利用自己有限的生命,為社會、為他人多做些有益的事。」日前,郭兆明為籌辦「斯里蘭卡藝術展」,專程前來台灣,他還允諾展覽結束後舉行義賣,並全數捐出所得,作為慈善之用。 展覽主要展出的是斯里蘭卡藝術家瑪巴拉迦瑪.維巴拉沙拿大師的作品,他是近代著名畫家和雕塑家,被譽為斯里蘭卡國寶,作品享譽全球,曾獲英國劍橋國際傳記中心的20世紀成就獎的殊榮。郭兆明說,自己與佛學的淵源頗深,80年代,透過師兄的介紹,結識維巴拉沙拿大師,兩人一見如故,並且都喜愛鑽研佛法;1989年,郭兆明還曾陪同錫蘭僧皇,謢送佛祖舍利給台灣信徒供奉。  展覽中一件郭兆明收藏的「康乾盛世」翡翠雕,是他精心設計的翡翠玉刻,有乾隆御筆心經,加上康熙御筆手書「皆大歡喜」,合而為一的作品;另一件郭兆明珍藏30年的「19世紀緬甸白玉臥佛」,重量高達150公斤,可說是全世界絕無僅有、歷史最久的白玉雕臥佛,他也將割愛,作為慈善義賣。 心存善念不迷信
莫斯科請港人支持成立佛教中心 (1990-03-30)
By Happy handsome boy | | 0 Comments |
莫斯科請港人支持成立佛教中心 魯金專欄, 明報 1990年3月30日 蘇聯近幾毎個月的改革開放政策,發展得極快,常常有新的突破。其中對於宗教信仰的全面自由開放,令人意想不到。各種不同宗教的民間團體,紛紛出現,從前被禁止的宗教活動,在解禁之下,立即活躍起來。從多教堂,都已重新開放。 原來蘇聯雖是東正教勢力最大的教區,信仰其他教派和宗教的人亦為數不少,其中佛教徒亦不少。在莫斯科很多亞裔蘇聯人,都是佛教徒。莫斯科教徒最近也組織起來,成立一個佛教團體,名為蘇聯佛教協會。該會獲悉三月下旬,亞洲佛教大會在斯里蘭卡首都科倫坡舉行,便寫信給科倫坡亞洲佛教大會籌備委員會。信中大意有兩點,第一是希望和亞洲各國和地區的佛教團體取得連絡;第二是希望「亞佛大會」推薦多位心弘揚佛法的大德,到莫斯科來,協助他們在莫斯科成立佛教中心。 「亞佛」籌委會收到這封信,認為是佛光普照。須知自一九一七年十月革命後,七十年來蘇聯的佛教徒沒有和外間佛教團體連絡,這是第一次的溝通。同時,這次也是蘇聯首次提出成立佛教中心。站在弘揚佛法的立場上,是應該全力支持的,因此「亞佛」籌委會立即回信莫斯科,並向蘇聯佛教協會推薦多位熱心會員,請該會邀請他們到莫斯科去。 本港顯密佛學會的郭兆明居士,於本月初收到莫斯科的邀請信,已同意在「亞佛大會」之後,即從科倫坡與亞洲多位代表一同前往莫斯科,以實際行動支持莫斯科佛教中心的成立。辦理旅行簽證手續後,已在三月廿二日成行。 原來每年農歷二月十九日觀音誕,顯密佛學會都舉辦一次放生大會。放生是需要包括海、陸、空三種動物的,在香港放生,只能放生活上生物,如魚、蝦等,空中生物如飛鳥等,但陸地動物則很難找到放生的對象,因此該會委託中國佛殺協會欣然接受這一委託,這是解放後第一次在北京舉行的放生會。據事後的報告,北京頗多佛教徒也響應放生,他們也出錢向野味小販購買野生生物,到八達嶺外放生。 圖為中國佛教協會祝賀郭兆明居士(下圖)往莫斯科籌建佛教中心的信件。
自愧鈍胎無認識 (1996-02-12)
By Happy handsome boy | | 0 Comments |
自愧鈍胎無認識 公關小姐身歷聲, 珠珠, 成報 1996年2月12日 郭博士到全世界各地講學,手中並無講詞,意到即講,因為所講是人生哲理,並無數字論據。後來佢到內地講學,照辦煮碗。但內地官員,要佢提供一份講稿,經過審批,才可公開演講,否則會有麻煩,因為講者如果出位,講出反革命一套,連邀請人都擔當不起。郭博士表示,自己從無講詞,你們喜歡,我便講,你們不喜歡,我便不講。所以佢返內地演講,邀請人總是誠惶誠恐,聲聲拜託,唔好出位。 郭博士話,其實佢自己令朋友如此擔心,自己內心都唔安樂。不過習慣如此,多起一次講稿,工夫太多也。佢每次演講,都請專人為佢記錄,蓋恐自己都唔記得也。 佢又打個譬喻,說自己不會預先炒好一道菜,到場分派給聽眾享用。佢要身到現場之後,感受一下聽眾所散發的電場,然後定出說話的層面,否則過深人家聽不明,過淺人家看不起。 對內地,郭博士可稱三友。友直友諒有多聞,內地應以有此友而感欣慰。 前年佢見內地公映好多革命戰爭影片,解放軍當然戰勝國民黨,結局是千篇一律。但這都是中國人打中國人,光榮何價?佢話一方面發展和平統一,一方面宣傳片又如斯血淋淋,到底不甚對襯也。
膠牌代神像 捐錢當上香 (1991-07-22)
By Happy handsome boy | | 0 Comments |
膠牌代神像 捐錢當上香 1991年7月22日, 東方日報 很多人戒食牛肉,原因是因為信佛,所以不吃牛。郭兆明則甚麼肉都吃。 「不吃牛肉,不代表甚麼,最重要是心中有佛。」他一再强調。追隨郭兆明的信徒,很多都是有頭有面的人士。他不信風水也不信命運之說:「我小時候是街童,甚麼都做過,我是憑自己努力而得到今天的成就。」現在他在九龍塘擁有一間屋、勞斯萊斯和平治各有一輛,又是無數公司的董事,成就有目共睹。他已婚,育有一子。兒子已往美國留學,他說:「我不大知道兒子在美國的近況,我要訓練他獨立,感情上不依賴任何人,那他就不會容易被感情所困。」 最近,他為中國很多省份的經濟和文化努力。除幫助建設各項設施外,他也鼓勵他們不拜神。他做了一塊橙紅膠牌,上面寫着:「止惡行善 慈悲平等 慧觀緣起 無常無我」的字樣,以此來代替神像。
端陽節出海作法 (2001年6月28日)
By Happy handsome boy | | 0 Comments |
端陽節出海作法 (2001年6月28日) 成報, 公關小姐繽紛筆, 珠珠 國際釋迦文化中心主辦端午節祝福大會,依時去到灣仔新渡輪碼頭,三百人登上民安號遊輪,按編號入席,廿七席齋筵只佔半個船艙,可見民安號之大。 祝福大會紀念屈原,三閭大夫智術不及張儀,不要說張儀間接害死屈原,事實上張儀,要立事功,各為其主,佢必須殫智竭慮為秦王做事。屈原空有忠誠熱血,但佢智計不及,無法令楚王言聽計從,乃至楚國滅亡,人亦投江而死。 張儀是勝利者,但後世人卻敬仰三閭大夫,蓋正直忠誠可取也。 祝福大會由博士明主持。今回是為海裏魚蝦蟹設想,三百人各備礦泉水一枝,魚糧一袋,聽從大會安排行事,看他出海作法。 萬事有緣起。今日齋筵之會,亦如是焉。博士明特備單張,向各人派發,講緣起因由。單張印有一篇短文,乃博士明親筆撰寫,大意說,香港回歸數年,回歸前出生的香港同胞都是在殖民地教育中成長。祖國概是巨大精神力量來源,多數香港人較為薄弱。
穗殘疾兒童康復中心需善心人支持 (1991年7月26日)
By Happy handsome boy | | 1 Comments |
穗殘疾兒童康復中心需善心人支持 1991年7月26日, 明報, 魯金專欄 廣州巿兒童福利院屬下的殘疾兒童康復中心,收養了數百名殘疾兒童,裏面的數十位護理人員和教育工作者,都是充滿愛心而又非常辛勞的。可以說是只計成績而不計薪酬的。希望香港的護理弱智兒童和傷殘兒童的工作者,到廣州去參觀這座中心,向工作人員學習學習。 殘疾兒童包括肢體殘廢和弱智兒童,並且大部分是孤兒。這些殘疾兒童大部分是來自棄嬰。由於很多人仍有重男輕女的觀念,生下了女嬰,看見她肢體變形,便將她拋在路邊的垃圾堆旁,亦有看見生下的男嬰養至兩歲仍不會說話,知是聾啞或弱智的,也拋棄在路邊。這些被遺棄的嬰兒被發現後,便由殘疾兒童康復中心收養起來,是以該中心內的數百名兒童,四肢變形及殘缺的以女童為多,弱智或襲啞的以男童為多,中心負起了護理、養育的責任。 這些不知姓名的殘疾兒童,因不知他們姓什麼,但又不能不替他們命名,於是將被遺棄的地點加以命姓,然後命名。例如發現於越秀區的,便以越為姓,然後命名。被發現於東山區的,便姓東等等。是以每一位殘疾兒童都有姓名,先教他們認識自己的姓名,然後教他們學習其他的基本生活照顧。 中心內有多個治療部門,其中一個「水療室」,是一座泳池,由護理員利用水力將本是變形的兒童矯正他們的上下肢的正常活動。在遊戲治療室內,有一個大汽球,由護理員抱着手腳變形的兒童伏在大汽球上治療。自然還有醫療部和教育部門等。 這座收養殘疾兒童的康復中心,極需要社會人士支持,由於經費有限,很多設備急須添置。香港釋迦文化中心的郭兆明居士,呼籲香港善心人士,捐助這座中心的經費和物資,他於七月二十日到兒童福利院殘疾兒童康復中心去,捐助一筆款項和一批兒童服裝,願起帶頭作用,希望港澳善心人士,繼續援助。 在捐贈儀式中,兒童福利院的院長邀請郭兆明居士致詞。郭兆明居士說,他的捐贈,萬萬及不上護理人員的大慈悲心,護理人員每天天未亮即工作,到晚上才能休息,實在值得尊敬,院長又安排一群殘疾兒童表演遊藝節目,其中坐輪椅的兒童演出「明天會更好」。
1 4 5 6 7 8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