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MBINI MAYA DEVI TEMPLE

藍毘尼摩耶夫人廟

不忘衣食父母 緩解缺糧危機 (1997年4月16日)

不忘衣食父母 緩解缺糧危機

—— 商報專訪, 1997年4月16日

中國改革開放多年,外商,尤其是港商對於農業方面的投資似乎未與其他領域投資並駕齊驅。但是,近年來中國的農業己吸引了港人的目光,就像亞洲農業研究發展基金,就是這樣的一個組織。這一基金的參與人目前有本港的商家、銀行家、律師等等。本報記者最近有機會訪問了亞洲農業研究發展基金主席郭兆明先生。

未訪問郭兆明先生之前,聽說他是怪人一名,因為他是五代香港人,目前身家超過數億,他既研究佛學,又研究馬克思主義,近幾年又積極資助內地的農業事業,同時還參與國內的文化教育事業。

毫無疑問,郭兆明是富豪,但一個五代香港人,而且憑金融及地產投資發財,怎麼會對別人認為回報不大的中國農業發生興趣,而且設立慈善基金去幫助內地的貧苦學生?郭兆明直言回答:「我畢業於愛國學校。」(香港勞工子弟學校第十三屆)單憑這個原因。看來有些簡單。

實際上郭兆明主動去參與農業工作,據他自己的解釋是:「我十二歲時因高燒入急症室被醫生救活過來。故對行醫者都非常尊敬,他們每天都挽救了不少生命。當然很多人在患病才想起他們。十多年前我有一段期間在喜瑪拉雅山修習佛學。有一次下山購糧受到風雪侵襲,被困山洞中。首次感到飢餓病的痛苦。後經一位農夫供給我一碗冰凍的白飯。當第一口飯下肚時感到它是世上最珍貴的醫藥。覺悟到我們每天用膳其實就是服藥。每人都患有與生俱來的飢餓病。不被重視的農工竟是我們的良醫。他們每天刻苦地為人類社會耕耘了無盡的良藥。但大多數人在用膳時都把他們忘記。經過這次事件的啓發,我便開始去參與農業工作。在跟他們一起工作時感染到他們純樸、真誠、耐苦的風格。在他們飽受烈日創傷的臉上見不到虛華造作,驕慢疑妒之色形諸於外。更提供了豐富悟緣。使我修習以「探心本」為主的佛學突飛猛進。加強了我後來處理都巿的工作的問題不會失控。並得到深邃之慧觀能力。故此進行物色友好創辦了亞農研究發展基金,希望能將受益之處介紹給充滿生活壓力的都巿人。為他們設立回自然的橋樑;多些尊敬和支持農工們的工作,正確地開發大地的資源,使未來人類社會因着重發展工業而帶來的缺糧危機得以化解。」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