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善行傳播人生藝術
川東周末, 廣安日報, 2009年7月19日
一位香港朋友,數十年如一日關心祖國「三農」事業的發展,他的身影頻頻出現在最偏僻貧困的鄉鎮村落,長期支持「萬村書庫」工程建設、城鄉兒童手拉手交朋友活動、「歡樂農家」大賽活動,並為每年一屆的全國農民讀書徵文活動頒獎儀式,鼓勵農民學文化學技能,形成良好的鄉風村貌。
他用自己演講的收入在農業大學設立清貧助學金、獎學金,幫助繼續學習中有困難的農家學子,希望他們將來能帶領鄉親脫離貧困。他做了大量善事,從不希望報道羅列,但他卻有意要啓發人們生存的方法,傳授生活的藝術,認為這比送多少錢物都更有意義。
他稱自己是「農」的傳人,有一顆「農」的心。他,就是香港亞洲農業研究發展基金主席郭兆明。
6 月 26 日,在華蓥巿第五屆歡樂農家大賽頒獎儀式上,筆者再一次看見了香港亞農基金主席郭兆明先生。他穿着樸素得體的休閑服,正坐在嘉賓席上觀看表演。第一次見到郭先生是第三屆歡樂農家大賽期間,郭先生親自為獲獎農戶頒獎,還專程到獲獎農戶家中拜訪。
郭兆明的先人是水上的船民。他出生在上世紀四十年代,那時,香港還在日本侵略者的鐵蹄之下,戰爭離亂,大家腦海中只有生存二字。郭先生在這樣的環境中只上了六年學,就跟人學藝,成為一名車房技師,不僅修理汽車,也修理開山機、挖土機等重型機械。憑着精湛的技術和對巿場的了解,郭先生於上個世紀七十年代到日本買人家舊機械回來翻新再賣,淘得第一桶金。後來搞房地產,投資金融,事業節節攀升。
郭先生特別重視農業、農村、農民。他說:「中國人自稱龍的傳人,而實際是『農』的傳人。穩住農業,國家便能安定,才能計劃其他。」為促進農業的發展,培養農業人才,他把自己在香港一塊四萬平方米私家地皮發展的收益,作為「亞洲農業研究發展」的長期基金,希望研究會為農民提供重新構造文明農村生活的方案。
2004 年,亞洲農業研究發展基金在華蓥巿召開全國「萬村書庫」工程理論研討會。研討會期間,華蓥巿與郭先生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誼,也就是這次研討會促成了中國文化扶貧委員會、亞洲農業研究發展基金、華蓥巿委巿政府共同舉辦「歡樂農家」活動。郭先生說,廣安是鄧小平的家鄉,沒有鄧小平就沒有我們的見面;沒有鄧小平的改革開放思想,就沒有經濟的迅猛發展。決定聯手舉辦「歡樂農家」也是為了表示對對小平的尊敬,為鄧小平家鄉做點實事。
郭先生說,通過「歡樂農家」活動,他看到了華蓥農村的變化。第一屆的時候,他看到的是迷茫。今年,他再到農戶家中拜訪,從村民爽朗的笑聲、清亮的眼神中,他看到了變化和希望。村民們感受到了「歡樂農家」活動的意義,不僅讓農村面貌煥然一新,而且改善了幹群關係。他說,「歡樂農家」的意義,其實不僅僅是對這代村民的改變,更是對下一代村民的影響,有很多影響是看不見的,但卻真實地影響着幾代人的生活和生活方式。
在採訪的過程中,郭先生要筆者轉達一句「對不起」,這是他對參加此次「歡樂農家」活動的所有組織者和參與者說的。這句「對不起」是郭先生為人處世的原則,他認為,人要懂得反思,要謙虛,懂得說「對不起」,這也是和諧社會的要求。在郭先生的理念裏,越是有錢有勢的人,越應該在日常生活中反思,對麻煩過的人說一聲「對不起」。
郭先生把「歡樂農家」活動,當作改善鄉風村貌的載體,「不僅在華蓥舉辦,將來還要將它擴展到整個廣安巿,整個四川,甚至整個中國農村。」華蓥的「歡樂農家」無疑是試點成功的。它的擴大範圍,已經不再是想像,而是即將實行的規劃。
在這次華蓥行中,郭先生做了一件出乎意料的事情,他邀請所有參與活動的60歲以上的老人吃火鍋。當得知一些老人一輩子都沒有吃過火鍋時,他感到很難過。他希望培養敬老受老的氛圍,更希望能夠給參與者一種心理的安慰,「公平、均等」這也是郭先生想通過「歡樂農家」傳遞的一種理念。
郭先生是把世界看作一個大舞台,自己在上面扮演一個角色,所以有一顆平常心。郭先生又把人和宇宙看成是一體的,認為宇宙中所有存在的東西應視作自己的東西來運用。一旦能把個人執着放下,宇宙即你時,無論你去到任何地方都是開心的,感覺上,整個世界便屬於你的。
「我們只追求事情的效果,無需理會是否由自己或別人去完成。不要怕別人分薄自己的功勞。」這是郭先生的慧言。有這樣超越自我、包容宇宙的心懷,所以郭先生可以自信地說:「社會上,有錢而且錢比我多的人很多,但他們沒有我過得舒服。我遊歷了100多個國家,去北極看過聖誔老人……因為我有時間。許多人不會管理時間,事必躬親,不能放手讓別人去做,忙得連花錢的機會都沒有,錢又有甚麼用呢?我不存很多錢,投資賺回錢,大部份都捐給社會。我是錢來錢往。」
這種不為錢財所役、不執迷功利、樂善好施的超然心態,反而使郭先生的人生、事業與世界達成良性的互動,達至更高遠的境界。
如今,郭先生在許多國家都有投資業務,但他每天平均只工作兩個小時,其餘時間用來讀甴、養心、觀察、遊歷,汲取不同的優秀文化。郭先生坦陳,自己吸收融合了四種方法:工作方法是美國的,講究科學管理、精密分析;過程的精神是英國的,穩重、保守,做了不說;目標用法國的,追求盡善盡美,優雅柔和,不造假不騙人,把心思完全用在正面;心態取印度文化,平衡內斂,鐵包金,樸素自然。
當然,郭先生骨子裏浸潤的還是泱泱中華五千年文明。他最 想回報的也是腳下這片土地。他說,人降生到世界,就要受父母、師長和社會各方面的恩惠,吃一口進去,也要有一口出來回報社會,這樣才平衡。人到世界上是來尋找快樂的,不是來找氣受的。要做讓自己和別人快樂的事。郭先生很欣賞自己夫人說的話:「有能力幫助別人是一種福氣。」
跟郭先生聊天,總覺得世界很大,人心很美。
(剪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