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MBINI MAYA DEVI TEMPLE

藍毘尼摩耶夫人廟

不折騰是最高的智慧和善政

鄧小平的智慧與膽畧

有備自遠方來 2022-05-13 02:39

不折騰

研究歷史的人總喜歡說歷史的必然,個人只是被歷史推動。這種觀點得看國情,至少特別不符合中國國情。

有一種說法,認為鄧小平搞改革開放只是歷史的偶然,假如當時沒有鄧小平,其他領導人也會搞改革開放。

這樣的看法以前可能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是跟當下我們面臨的局面做一個推論,我們完全可以說:沒有鄧小平,就沒有改革開放。

雖然是順應大勢,但不可忽視巨大的官僚體系和慣性,改革是否必然,是否會有那樣的力度魄力,是否會用這種形式,這個速度、規模,那就不好說了。

以前根本無法想象文革剛結束時整個社會思想僵化到什麽程度,現在似乎明白一點了,就是精英層都被禁聲了,誰有膽量和氣魄打破常規?當時如果沒有小平出來,最多就是回到50、60年代文革前的路線,當然會比文革10年務實,小修小補,但今天這種全面開放、市場經濟那是想都不用想。

再合理的歷史趨勢,假如沒有人以堅定意志強力推動,那也是不可能實現的。

歷史大潮,稍縱即逝,奔流不回。小平的可貴,就是對內不折騰,對外韜光養晦,死死抓住這幾十年難得的國際環境,果斷把中國推上了一個台階。

小平的意義恰恰是超越了僵化的意識形態話語。他是個注重實際的人,他知道中國最關鍵的不是說,而是做,為老百姓要的是里子,而不是面子。

有些事情是爭論不出個所以然的,是爭論不出生產力的,是爭論不到綜合實力的。

沒有一個國家是靠打嘴仗勝利的。

1978年12月13日中共中央工作會議閉幕會上,小平做了一個講話,題目叫《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

歷史是合力,但歷史也需要杠桿。

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這三句話有著豐富的潛台詞、高度的政治智慧、無窮的後續可能性。就這三句話,除了小平,別人想也想不到,想到了也不敢說,說出來也沒用。

tang1

1977年8月3日,小平主持科教工作座談會,會上當時教育改革的勇將溫元凱提出了十六個字的高考恢覆方案:“自願報考,領導批準,嚴格考試,擇優錄取”。

小平聽後當場說:溫元凱,至少采納你四分之三,第二句“領導批準”可以拿掉,考大學是每個人的權利,不需要領導批準。

不需要領導批準。這簡直是破天荒,讓很多人大跌眼鏡,領導不批準,這事怎麽辦?會不會犯錯誤?領導不批準,領導的權威在哪里?黨委的權威在哪里?

對不起,有些事情就是個人的權利,真的還不需要領導批準。領導操心操的太多了,有時候是需要休息的。

小平就是這樣豁達而明朗。

tang2

停止上山下鄉,讓知青回城,當時城市沒有工作崗位,很難一下接受那麽多人,無法安置怎麽辦,搞出大亂子怎麽辦,誰敢拍這個板?鄧小平。

包產到戶,阻力重重,大多數幹部都不同意。小平在1980年5月31日同中央負責同志作了一次談話,在關鍵時刻專門表態支持阻力重重的農村包產到戶政策。《鄧小平文選》第二卷收錄了這篇講話,定名為《關於農村政策問題》。

一個能真正推動歷史的人,需要具備三個基本條件:眼界、意志、威望。三者具其一,在1977年的中國並不少,三者具其二的,也有。三者俱備的,只有小平一人。

但小平看上去並不是一個具有宏大構思,思想深刻,滿懷理想遠景的人,今天批評他的人,常拿“貓論”“摸著石頭過河論”說事。其實,他們完全說反了。不搞宏大構思,摸著石頭過河,恰恰是最了不起的地方。歷史上,各種各樣空頭支票、漂亮口號把人害慘了,小平不願意那樣做 。

最令人敬佩的,是他老老實實承認自己沒有什麽想法,就是讓下面的人解放思想,膽子大一點,步子快一點,先幹起來再說,錯了再改,別太出格就行。

這里面體現的是中國的傳統治國理念,最上層是無為而治。上層無為,調動的是下面人積極作為。

鄧小平曾說:“我們的政府管得太多了,要盡可能少管。”

有人少管,就會有人多幹;上面的多幹是添亂,下面的多幹才是實實在在的生產力。

他還對金庸說:“政治家不要主意太多”。

沒有那麽盡事皆知的聖人,領導更不可能主意多多,諸事皆管,講話必重要,指示必英明。這樣的人是不存在的。

所謂“不折騰”,就是無為而治。無為不是不為,恰恰相反,無為而無不為,給老百姓空間,給社會大眾選擇,這是思想解放的精髓所在。

鄧小平是睜眼看世界的人,心里裝著國家,眼里看著世界,不封閉,也不亂來。他在世時,老有人嚷嚷要跟美國全面對抗。鄧小平說:我是會打橋牌的,不要以為你有四個K就了不起了,別忘了人家還有四個A呢。

tang3

對於一個領導人的評價,有三個維度:使命、擔當和“局限”,從這三個維度來評價小平同志。

每一代都有每一代的問題,而問題的集中表現,就是一個時代的主要矛盾。對主要矛盾進行破題、突破、解決,就是當代領導人的使命,順之者昌,逆之者亡——這才是符合歷史決定論的。

那個時代,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當務之急是,蘇共已垮台,如果中國人民再窮下去,社會主義就沒有出路。能不能認識到這一主要矛盾、能不能看到這一歷史使命,是對領導人的第一個“大考”,毫無疑問,鄧小平始終清醒。

使命在肩,但未必每個人都敢於擔當。在擔當的問題上,小平同志是沒有絲毫猶豫的。

tang4

對於改革開放,黨內的阻力遠比我們想象的大,面對阻力,小平同志不是“小步慢走”,而是“大步快走”,以至於連西方世界都對中國產生了誤判(以為中國已經“和平演變”)。這樣大步子的改革,對於鄧小平要承受多大的壓力和同志們的不解,可以說,沒有小平同志的擔當,今天的中國不會有如此巨大的成就。

最後我們要談到「局限」,之所以要打上雙引號,是因為這個局限,並非領導人個人的局限,而是歷史的局限。

隨著一個個問題的解決,主要矛盾也必然由量變到質變,產生新的一個個問題,從而形成新的主要矛盾。在這舊的歷史環境下產生的新的問題,這就是歷史的局限性,有待在新的政治、經濟、文化的條件下,予以解決。

可以說,他的歷史使命已經超額完成,我們沒有理由苛求他。當代的執政者,需要好好讀一下《鄧小平理論》,我們需要的是有鄧小平的智慧與膽略,來解決好當前的問題。


來源:https://mp.weixin.qq.com/s/y3N6RBBqULfcCKJRNViPrw

One thought on “不折騰是最高的智慧和善政

  1. 大家用耐性去看完內容❗️👆

    你會在小平同志身上找到佛陀的中觀智慧;及行菩提心的影子。

    便會明白吾人工作目的;

    與及對中華民族的期望!

    這些不是人非人一族者會明白。
    更不是志大才疏者悟得到!

    又係果句:

    #只干好事莫問前程。

    少勞多得、玩到九十九!#

    共勉❗️👍👍

    持明行者Dr郭🕉

    14/5/2022申中於布吉湖畔別苑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